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當地時間四月一日下午在倫敦首次會見美國新任總統奧巴馬。胡錦濤說,中方愿同美方一道,共同推動中美關系更大發展,我也愿意同奧巴馬總統建立起良好的工作關系和個人友誼。 中新社發 張朔 攝
中美歐調子各有不同
參會各方的調子明顯各不相同,尤其是美國與歐洲之間,圍繞救市和改革國際金融體系爭執不休。美國高呼各國擴大刺激經濟措施,而以德、法兩國為代表的歐盟則一致回應:不能無休止地花納稅人的錢,現在首當其沖的是加強金融監管,改革國際金融體制。而包括“金磚四國”在內的新興市場經濟體要求:發達國家要負起責任,國際金融體制要公平改革。
在歐美爭執不相上下時,中國的態度尤其受關注。
現任英國萊斯特大學經濟學教授和世界銀行顧問的帕尼科·德梅特里亞德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采訪時說,中國在過去30年的發展令人印象深刻。“中國制造”使西方國家的物價保持在一個相對低的水平,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提高了西方的生活水平;而中國現在有世界上最大的外匯儲備,并成為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的債權國的事實有助于穩定世界金融市場。
前世界銀行金融顧問潘尼科教授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認為,中國在發展中國家中會扮演一個領導的角色。“我個人認為中國有責任來代表發展中國家,因為現在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在世界論壇上并沒有得到妥善的表達,所以中國肩上有這樣的責任。”
而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更是在峰會前大加贊賞中國。3月30日,他在一次小范圍的吹風會上,高度評價中國了在應對當前全球金融危機中所發揮的作用。他認為,美中兩國在穩定全球金融體系方面擁有巨大共同利益。不過,他同時重申了“強勢美元”的立場。
在世界大變革中尋找中國定位
對于外界的高度期待,其中不乏對中國的溢美之詞,但在中國駐英大使傅瑩看來,“不管外邊怎么‘忽悠’,我們對自己的認識,應基于自身國情、歷史和文化,既不能飄飄然,也不必妄自菲薄。中國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榮辱不驚。”
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3月30日發表文章認為,中國雖然避免了困擾富國的一些問題,但它還沒有做好帶頭創建世界新秩序的準備,在中國國內,挑戰依然嚴峻。中國雖然迅速走上富裕的道路,但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仍然落后于亞美尼亞和薩爾瓦多,可是美國和歐洲卻要求中國完全像發達國家那樣行事。
當然,作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中國盡管還沒有左右世界,但中國對G20倫敦峰會有著自己的期待。正如傅瑩大使所說:“中國從未能像今天這樣,在國際經濟金融秩序的大變革中,有條件、有機會去表達自己的合理要求,提出正當關切,為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力量爭取更多代表權和發言權,讓秩序的調整和改革符合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的利益。”
峰會只是大談判的開端
此次峰會還未舉行,德國《鏡報》、英國《金融時報》等西方媒體已紛紛披露了峰會共同宣言的草案。
《金融時報》版草案總共 24點,以“全球性危機需要全球性解決辦法”開篇,承諾將恢復經濟增長、抵制保護主義、改革金融市場與金融機構,確保危機不再重演。根據草案,各國已投入的財政刺激將推動世界經濟增長2%,創造超過2000萬個工作機會。與IMF將開展的增資、改革一道,這些努力的目標是2010年年底前止住世界經濟下滑,重返增長通道。
有英國政府內部消息人士透露,該草案文本在4月2日倫敦峰會前大改的可能性不大,尚存爭議的內容主要集中在具體數字上。這些存爭議的數字在草案上以空白代替。而本報記者從中國有關方面獲得的消息是,本次峰會成果文件,將包括各國宏觀經濟政策、金融監管和改革、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等內容。形式上,將有一個宏觀的共同宣言和幾個技術層面的具體協議。
正如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向本報指出的,短短數日的G20不可能一蹴而就地解決積重難返的全球經濟問題,G20僅僅是國際金融體系改革大談判的開端。他認為,中國一開始就提出一攬子改革計劃是不現實的,但需要有一個長遠的思考和計劃,并一步一步地執行。(記者熊爭艷、馬建國發自倫敦)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