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成都一家媒體公開報道,上海市支援《北川國家地震遺址博物館》規劃項目策劃組提交專家組審定的《北川國家地震遺址博物館策劃與整體方案設計》已原則通過,建設資金一經劃撥,將即時開建。該報道中表明,《方案設計》所指北川國家地震遺址博物館控制面積為27平方公里,整個項目投資估算約為23.45億元,以“永恒北川”為主題。估算范圍主要包括任家坪和縣城遺址及周邊水文、地質災害治理直接相關的區域。
消息一經公布,高達23億元的建設資金成為了議論焦點,許多人認為,花23億元建一個地震遺址博物館,是不是一種浪費。北川縣文化旅游局局長林川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介紹,23億元的“北川國家地震遺址博物館”設計方案確實存在,但該方案還未經專家組的進一步論證,也未報四川省政府審批。也就是說,博物館究竟要怎么建,要花多少錢來建都未最終確定。
林川表示,今天,北川或將通過舉行媒體發布會與網絡公開的形式,就“23億元博物館”一事做出一個準確的說明。
目前還只是個方案
在電話采訪中,林川語氣低緩,他說他剛從北京回到北川,聽說了此事并陸續瀏覽了部分媒體與網民關于“23億元北川國家地震遺址博物館”的報道與議論。
對此,林川說,“看到了這些”,他有許多想說的。“我想說的是,這個23億元的方案目前只是一個方案而已,我們還未請專家組進行論證,也尚未上報省政府審批,更沒有通過官方途徑對外進行發布。”林川說,“23億元博物館事件”完全出自某些媒體的道聽途說。
林川表示,23億元的“北川國家地震遺址博物館”設計方案確實存在,它是上海同濟大學支援《北川國家地震遺址博物館》規劃項目策劃組提交的《北川國家地震遺址博物館策劃與整體方案設計》。“但目前,還只是一個設計方案而已,更不要說是否會實施的問題了。”林川說,這個設計方案是同濟大學17個院校的幾十位專家,在北川經過幾個月的實地調查后,作出的設計方案,該方案凝結了他們的心血。“對此,我們很感激,真的。”林川說。而在接下來的10分鐘內,為了表達對同濟大學對北川的支援的感謝,林川一共重復了三次“對此,我們很感激,真的!”。
林川強調,同濟大學的專家在北川實地調查期間,沒有向北川伸手要過一分錢,“他們是來幫我們的,無償的。”
我們會珍惜每一分錢
林川說,“北川國家地震遺址博物館”的建設,會堅持三個立足點:“立足北川的實際,災后重建的整體規劃;立足地震遺址的保護;立足對死者的尊重,對活人的尊敬。” 林川表示,堅持了上述三個立足點,表明北川堅守了科學務實的態度,“汶川地震以來,我們受到了全國、甚至全世界人們的關注與支援。北川也會向世人保證:“北川國家地震遺址博物館的建設,我們會珍惜每一分錢,把錢用在該用的地方。”
來自北川官方的資料:汶川地震讓北川縣深受重創,縣城的建筑全部損壞,漩坪鄉被淹沒,很多鄉鎮通訊中斷,道路中斷。北川縣政府對外透露,此次當地總的經濟損失預計達到650多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北川縣統計局的數字顯示,2007年北川縣一年的財政總收入才首次破億元,達到1.14億元。北川縣地廣人稀,是綿陽市兩區六縣一市中人口最少的縣,直至1997年底,北川縣才勉強通過“溫飽線”的省級驗收。
依據林川的說法,23億元的“北川國家地震遺址博物館”設計方案確實存在,那么一旦官方最終完全采用了該方案,那么23億元可能是北川近20年的財政收入。因此,23億元對北川來說可能是“天價”,而這也恰是人們的憂慮所在:如此巨大的數額是否會影響北川災后重建?對此,林川表示:“賬不是這么算的。”
林川說,汶川地震后,北川幾乎已經變得一無所有,災后重建的資金都來自外界的支援,“北川絕對拿不出來這么多錢建博物館的,但保存北川地震遺址的完整性的任務卻很急迫,北川不能等待幾十年,為此,這筆錢是國家相關部門出的。其實,北川國家地震遺址博物館建設好了,保護了地震遺址,具有科研價值,我們也會通過旅游等方式增加收入,我相信,只要我們的博物館科學嚴謹的建設,將來的產出,一定會超過現在的投入。”
另外,林川也回應了外界的普遍擔憂:北川國家地震遺址博物館的建設資金,不會影響北川的災后重建,因為這筆錢是國家依據整體規劃而劃撥的專款。
今天或將作出說明
3月27日,北川縣文化旅游局副局長林繼忠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詳說了23億元會花在哪里。林繼忠說:“首先聲明一點,23億元只是一個概念,是根據上海市援助的北川國家地震遺址博物館整體設計方案的專家組設計論證得出的預算。北川國家地震遺址博物館是國家工程,設計、建設并不是北川縣說了算,最終的投資必須經過國家相關部門批準,所以說23億元并不是最終的投資額度。”
在林川的眼里,一個未經論證、上報,并非出自官方的設計方案,竟然引起了世人的爭議。原因在于“一些媒體道聽途說”,在報道中出現了事實性的偏差。
“影響很不好。”林川說,為了準確地說明該事件的實情,今天,北川或將通過舉行媒體發布會或網絡公開的形式,與媒體或網民直接面對面,向全國做一次準確的匯報。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