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您說到聽聽民眾的聲音,現在民眾的聲音呼喊得最響亮的,最容易被捕捉的往往是來自網上的聲音,我們不妨看一個網絡調查,這是最近做的,一共26萬多人參與,題目是:你是否支持恢復“五一”黃金周?我們看到支持的比率占到了將近9成,您覺得網民的聲音能不能代表民意?
王錫鋅:
網民的聲音我覺得也需要理性和客觀地來看,網民的積極參與現在成為我們了解民意的一個很重要的渠道,但是如果你看,現在網絡調查,其實我們不妨看一看兩年前發改委要改革節假日的時候,也做了網意調查,而且它說超過八成的民眾都是支持的。我覺得網絡調查這一數據為什么原來是贊成調整,現在又贊成恢復,這里面讓我們深思,網絡要是有時候可能涉及到問卷者對問卷的設計,有時候它設計的題目讓你不管怎么選,可能都是能夠達到調查者的目的,而不是真正地反映民意。所以我有時候看到網絡調查可能是一個技術的圈套,因此它代表一部分民意,但是可能這樣的民意我覺得還需要與其他的因素結合起來。比如我們上一次調整的時候,關于網絡調查者的身份沒有農民,換句話說只是在城市里面這些人,我想如果我們從休息權、公民的休閑福利這個角度來說,可能需要考慮到社會公平,而這種社會公平我覺得也要從參與者的各種層次、各個群體這方面來考慮。
主持人:
這次大討論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場混戰,每個人就是扯足了脖子喊,看誰的聲音最響亮。
王錫鋅:
我覺得您剛才概括的這句話非常對,混戰最核心的一個問題就在于,雖然各種參與者都紛紛登臺了,但是參與的程序的有序性、有效性還遠遠不夠,比如假如我們有各種各樣的渠道,有各種各樣利益的,比較有組織化,讓它能過濾掉一些聲音,把不同的提出來,把相同的集中起來,看起來爭論可能會更加清晰有序一些。
主持人:
有沒有這樣一個渠道呢?
王錫鋅:
應該說我們一直在強調這樣一個有序地參與,有序參與在理念上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真正在參與的渠道上,比如收集民意的辦法我們很多時候是借助于網絡,網絡問政于民當然是必要的,但網絡的參與我們剛才說了,可能本身網民受到這種問卷本身的限制。另外其他渠道可能還存在有人想參與,但參與不進來。第三,參與的聲音發出來以后,我到底有沒有認真去聽,比如上一次的調整也有參與,參與以后有一些不同的聲音,特別是關于“五一”長假來看,爭議非常大,決策部門到底做出了什么樣的回應,決策沒有采納這些回應的時候,它又給出了什么解釋?
主持人:
中央反復強調要問需于民,這樣一個跟民生有如此密切聯系的話題,就是“五一”長假的存廢問題,問民所需可能正是這個政策制訂的一個最基本、最核心的問題,所以剛才您說各方面的意見要有序地參與,我覺得可能一下要求不能太高,參與是第一位的,有序參與是第二位的。
王錫鋅:
對。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