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全國兩會中“雷人之語”,全國人大代表韓德云日前表示:代表委員的建議“雷人”體現社會進步,議案、提案應向全社會公開內容。一方面,公眾能討論這些議案、提案到底是否“雷人”,這本身就體現了社會的一種進步。另一方面,人大代表也好,政協(xié)委員也好,怎么履行職責的,都要接受公眾的評論。(3月8日《北京青年報》)
兩會是世界觀察中國的一個窗口,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有外國記者就通過統(tǒng)計兩會代表委員中有多少人穿西服,有多少人穿中山裝,判斷中國改革開放的程度。而現在,種種“雷人”提案、議案的出現,則顯示中國正走向開放與多元。一個社會的進步,就是在可商榷的情況下一次次從不可能走向可能,從不可為走向可為。
當然,韓德云代表這個公開兩會議案、提案的議案,非但不“雷人”,反而早成期許———它既是議政之需,也是對代表委員的一種監(jiān)督。前者,只有公眾充分了解到議案、提案的內容,討論才能更深入、更具體、更充分。后者,舉例說,作為全國政協(xié)委員的劉翔,又一次請假缺席本次兩會,隨即引起廣泛熱議。有關網上投票顯示,有近9成被調查者希望劉翔請辭。
事實上,類似情況并不少見。比如,有些代表的議案無關痛癢,只是些花花草草;有的委員甚至幾年沒有一份提案。更有的委員連續(xù)5年沒有參加一次會議。一些代表委員以開放之態(tài)向民間征集意見建議,然而到最后他們究竟有何議案、提案,公眾卻知之甚少。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兩會之外,公眾踴躍表達自己的主張,通過“向部委建言”、“征集提案議案”、“網友提案”等方式積極議政。
如韓德云代表所說:“如果一個代表委員在參政議政的平臺上缺乏參政議政素質的話,是愧對選舉你的人和群體的,愧對你所代表的界別、領域和社區(qū)。”除了關乎國家秘密外,如果每年都把所有議案、提案公開,包括目錄與內容,一方面,公眾對這些代表委員的能力也有一個初步判斷,另一方面也可以形成一種外在的約束,使代表委員更好地履職。
兩會一方面要能讓與會的代表委員直抒胸臆,另一方面,又能為公眾知悉。由于觀念和技術條件的限制,過去的兩會數據庫也只是匯集了從1949年至去年的歷屆人大、政協(xié)會議的重要工作報告、決議、人事變動及媒體相關報道。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公布提案、議案內容只是舉手之勞,而中國數以億計的網民,更期待著這樣一個公開的、具有“原生態(tài)”的議政數據庫。
正如已故著名傳播學者哈羅德·伊尼斯所斷言:“一種新媒介的長處,將導致一種新文明的產生。”顯而易見的是,今日我們之所以對中國轉型滿懷信心,同樣受益于“互聯(lián)網文明”。互聯(lián)網技術既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生產、生活的方式,同樣潤物無聲地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及社會結構。
眼下,兩會正在舉行,代表委員論政正酣。在這樣的日子里,我們同樣希望,今日中國能借助網絡科技之便,使公眾能遠程走進會場,走進兩會數據庫,與兩會的議案提案不再有距離,與代表委員不再有距離。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