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與社科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了《法治藍皮書·中國法治發展報告No.7(2009)》,我國法學界幾十位權威專家學者,用他們特有的專業視角,深度剖析了“極其不平凡”的2008年中國法治:這一年,中國的立法有什么特點?依法行政建設發生了哪些變化?哪些因素誘發了群體事件?稅收法治改革的步子為什么邁得那么大?
立法活動更加關注民生,注重為經濟社會服務,關注現有法律制度的實施,注重民主化科學化
2008年,我國的立法工作可謂碩果累累。
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通過了循環經濟促進法、企業國有資產法和防震減災法,修訂了殘疾人保障法、水污染防治法、消防法和專利法,還有多部法律正在進行審議。
國務院制定和修改了行政法規28部。各地方人大共計制定、修改了217部地方法規;各部委以及各地政府制定、修改了84部部門規章和62部地方規章。
“藍皮書”認為,2008年的立法活動呈現出五大特點。
一是更加關注民生了。如,全國人大常委會修訂的殘疾人保障法,為適應近年來社會發展對進一步保障殘疾人合法權益、促進殘疾人更好地參與社會活動等需求,從多個方面對原有制度進行了修訂和完善。又如,針對“三鹿嬰幼兒奶粉事件”所暴露出來的乳制品安全監管中存在的問題,《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完善了有關的監管機制;防震減災法則強化了政府在防震減災方面的職能、職責,加強了在物質保障、科技保障與法律責任方面的規定。
二是立法活動繼續為經濟社會服務,并力求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這方面,循環經濟促進法將鼓勵資源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等政策措施法定化;修訂的水污染防治法,規定了水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水環境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等制度,以解決近年來水環境逐步惡化的問題;修訂的專利法則立足于提高國家的創新能力,提高了專利授予標準,增加了專利侵權的賠償標準。
三是立法活動更加關注現有法律制度的實施。
人們看到,企業國有資產法對物權法中涉及國有資產的原則性規定作了進一步細化;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適時出臺,澄清了社會各界對勞動合同法中有關制度的認識分歧,提高了法律中有關制度的可操作性。《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證券公司合規管理試行規定》等規范性文件,也為證券法的具體實施創造了可操作性條件。
四是立法活動更加注重民主化。
“藍皮書”介紹,2008年,中國的許多重要法律法規的起草制定都向全社會公開并征求意見。全國人大常委會先后就防震減災法(修訂草案)、國家賠償法修正案(草案)、郵政法(修訂草案)等向社會征集了意見。
五是及時清理與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的法律法規。
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2008年工作要點,全國人大常委會組織開展了對現行法律的清理工作。清理的重點是20世紀90年代以前制定且沒有作過系統修改的法律,重點解決法律規定明顯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法律之間規定不盡一致或銜接不夠、法律操作性不強影響實施等問題。
2008年1月15日,國務院公布了《國務院關于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對截至2006年底現行行政法規共655件進行了全面清理。經過清理,國務院決定:對主要內容被新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規所代替的《鐵路土地留用辦法》等49件行政法規,予以廢止;對適用期已過或者調整對象已經消失,實際上已經失效的《國家工作人員公費醫療預防實施辦法》等43件行政法規,宣布失效。
一場“問責風暴”讓一批官員相繼落馬,各地政府也開始著手制定專項規章來規范官員責任,中國的行政問責正朝著常態化、制度化的方向邁進
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既是中國行政法治建設的重要任務,又是建設法治政府的體制保障。在改革攻堅的關鍵時期,現行行政管理體制仍然存在一些不相適應的方面。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對微觀經濟運行干預過多,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仍比較薄弱;部門職責交叉、權責脫節和效率不高的問題仍比較突出;政府機構設置不盡合理,行政運行和管理制度不夠健全;對行政權力的監督制約機制還不完善,濫用職權、以權謀私、貪污腐敗等現象仍然存在。這些問題直接影響政府全面正確履行職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經濟社會發展。
2008年,為了解決這些突出矛盾和問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步伐加快了。
2008年2月27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二中全會通過了《關于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意見明確提出了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是中國今后一個時期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綱領性文件。
市縣兩級政府是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的重要執行者,處在政府工作的第一線,承擔著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方面的管理職責,直接面對各種利益關系和社會矛盾。市縣政府能否切實做到依法行政,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政府依法行政的整體水平和法治政府建設的整體進程。
為此,2008年5月12日,國務院頒發了《關于加強市縣政府依法行政的決定》。“藍皮書”稱,這一文件成為今后中國地方政府法治建設的綱領性文件,同時也標志著中國的依法行政工作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2008年是重要的“行政問責年”。在《國務院2008年工作要點》中,行政問責制位列其中;《關于加強市縣政府依法行政的決定》更是強調“要加快實行行政問責制”。
隨著2008年下半年一系列重大事故的發生,從中央到地方掀起了一場“問責風暴”,一批官員相繼落馬。此后,各地政府也相繼著手制定專項規章來規范官員責任,中國的行政問責正朝著常態化、制度化、規范化的方向邁進。
“行政問責次數之多、范圍之廣、所涉官員級別之高、人數之眾,都遠超往年。”這是“藍皮書”對2008年行政問責的“印象”。在分析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效果時,“藍皮書”說,這表明行政問責制正成為一種嚴厲的常態程序,而進一步加強行政問責的法律化和制度化,明確問責條件,細化問責程序,強化問責的法律后果,完善問責制度體系必定是行政法建設的重要任務。
完善行政程序制度,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行使行政權,對于加強依法行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08年5月1日起,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正式施行,“藍皮書”稱其為“中國政府行政管理理念和方式的一次重大變革”,標志著中國各級政府將邁入信息公開的新時期。
政府信息公開條例頒布后,各省、市、自治區和國務院各部門都積極采取各種措施,加強政府信息公開工作。
2008年10月1日,中國首部系統規范行政程序的地方規章———《湖南省行政程序規定》生效。“藍皮書”用“首次進行集中、統一的行政程序立法,有助于推動中國其他地方行政程序立法的步伐,為國家制定統一的行政程序法典積累了經驗”,總結了這部規定的意義所在。
2008年,中國突發事件較多,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也加強了處置重大突發事件的制度建設。
“5·12”四川省汶川特大地震后,國務院于2008年6月9日頒布了《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條例》;河北“三鹿嬰幼兒奶粉事件”發生后,國務院于2008年10月9日頒布了《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
《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條例》確立了災后恢復重建的基本原則,恢復重建的領導、組織和協調機構,恢復重建的資金渠道,并對恢復重建的各個環節,如過渡性安置、調查評估、恢復重建規劃、監督管理等,作出了詳細具體的規定。
《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對監管部門的職責和法律責任、乳品質量安全國家標準、生鮮乳收購,特別是如何保障嬰幼兒奶粉質量安全作出了明確規定,為今后加大對違法生產經營行為的處罰力度,加重監督管理部門不依法履行職責的法律責任,保證乳品質量安全,更好地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了有效的法律制度保障。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