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體性事件可能上升”
調查顯示,今年農民工受城市契約文化熏陶,返鄉后可能不適應地方農民傳統管理模式
隨著金融危機對企業影響日益加深,媒體、學者開始擔心,因失業而滯留城市的農民工會影響城市的穩定。
但調查者分析后認為,這樣的擔心沒有太大必要。
調查顯示,大量農民工都表現出一個共性:在城里面找不到工作,通常是在三個星期到一個月左右,就馬上往別的城市流動,或者選擇回到家鄉去。他們都不愿意流落街頭。
“他們都覺得,如果流落到街頭,這事讓老鄉知道了,傳回老家就抬不起頭了!背錾磙r村的李濤認為,在鄉村熟人社會,傳統倫理約束機制依然在發揮作用。
李濤說,城市出現的一些流動人員犯罪,他們和農村進城務工人員是兩碼事。
“大多數農民工都很老實,你拖欠他一年工資他都在那老老實實,偶爾上個街討個工錢,大家都覺得這事鬧大了。”李濤說。
而且從回收的387份問卷調查看,大多數農民工是青壯年勞動力,初中畢業甚至是高中技校,在鄉村社會屬于受教育程度比較高的。
2月10日,經濟學者汪濤在接受采訪時說,鑒于政府投入巨大財力應對農民工失業問題,所以該問題不會影響到整個社會的穩定。
“不過,返鄉后的農民工可能會與農村傳統的治理模式有一些沖突。”李濤說,因為青年農民工受了城市契約文化的熏陶,可能不適應農村傳統的管理,金融危機中,可能會在地方局部中造成沖突。
近九成受訪民工未參加培訓
他們或沒有獲得相關通知,或覺得培訓流于形式;江蘇有地方甚至花錢請農民聽培訓
2008年失業的劉剛春節回江蘇姚湖村后,村里曾組織過勞動培訓。
“聽講座的村民可以領到二十元錢。去聽講座的絕大多數是婦女和小孩,很少有打工者去!眲偢嬖V調查者。
調查發現,農民工們對地方組織的培訓并不看好。
在161人的回答中,有89%的人由于沒有獲得相關信息或通知;或盡管了解到有培訓的信息,但擔心是走形式,沒有實際意義,沒有參加培訓。
“去年我去一個地方給當地技校老師做培訓,當地有關部門的官員告訴我,因為農民工不愿意接受培訓,他們為了完成上級的培訓指標,不得不編造接受培訓的人數。”2月12日,李濤說。
2月13日,新華社也有報道指出目前農村勞動力培訓的低效。
報道稱,目前一些縣級農村勞動力培訓機構設施落后,培訓規模小,培訓質量低,政府雖然補貼了大量資金,效果卻不明顯。更有一些不具備必要資質的機構,為了獲取政府補助,巧立名目縮減培訓內容。
李濤說,如果培訓的內容跟實際不相關的話,這比不培訓還糟,因為農民工會對培訓留下很糟糕的印象,以后組織他培訓就很難。
調查者所了解的事實是,大多數技校和職校老師都停留在理論培訓上,“大部分老師自己都沒有外出務工的經驗,缺乏實際務工經驗,給在校學生上上課還可以,給農民工上課就不行了,培訓缺少針對性,不適用!
調查還表露出了這樣一個現實,農民工進城后適應城市生活的保障性培訓,是更容易被忽略掉的。
目前,為適應城市生活能力的綜合性培訓,因為缺少師資,在基層農村很難開展起來。
李濤說,其實這比職業技術培訓還要重要。生產技術三兩天能學會,但如何讓農民工學會自我保護,如何融入城市文化,則難得多。而且農民工的權益無法保障,整個未來可持續的生產力就被透支掉了,最后還是影響城市發展。
政府可出資招標培訓機構
專家建議,社會服務被政府壟斷后,便會表現得效率低下,培訓工作應讓社會力量來完成
2月1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改委、財政部聯合推出了“特別職業培訓計劃”。
此次針對農民工的培訓計劃與以往最大的不同是,培訓時間長達3至6個月,其中包括對失業返鄉的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培訓或創業培訓。
李濤說,這么大規模的培訓投入一定不菲,但未必能達到預期效果。“因為當社會服務被政府壟斷時就會變得低效!
目前對失業農民工的培訓任務,農業部分給農業局,勞動部分給勞動局。農業局再分給自己下面辦的農校,勞動局再分給自己下面辦的技校。
“表面上看,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財力和人力,但最后未必能有效地把服務傳達出去!崩顫f。
李濤認為,政府應該把用于農民工培訓的錢拿出一部分來公開招標,誰有能力把這個事情做到最好就把錢給誰。
2月12日,經濟學家茅于軾在接受采訪時也曾說,培訓工作應該由社會力量來做,讓盈利組織來做這件事可能更好。
除了培訓,李濤認為政府應該拿出錢幫助失業家庭找崗位。
“在社會服務組織高度發達的環境下,如果大規模的失業影響到家庭的話,社會組織馬上就會運轉起來,協助這個家庭做個案,幫助他度過心理危機,不要讓他家庭關系惡化!崩顫J為。
“現狀是,政府應對危機的模式目前是控制和管理型的,不是服務和引導型!崩顫J為,政府應開放服務市場,采取公開采購社會服務的方式,看看誰有方法和技術解決就業問題就把錢投給誰。
顯然,這要求社會應重新徹底反思對農民工的定位,不能繼續把農民工簡單定位為廉價勞動力,應該意識到農民工本身也是這個城市的生活者、消費者。
“所以農民工的問題最后還是要回歸到人,一個平等的人,這樣才能做到以人為本。”李濤說。
(文中部分受調查農民工為化名)
- 核心提示
今年2月,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透露,受金融危機影響,中國大約有2000萬農民工失業。
也就在此前的1月中旬,一個叫北京市協作者文化傳播中心的民間組織,派出33名成員和農民工志愿者,對身受金融危機影響的農民工群體進行調查。
調查歷時半個月,涉及北京、江蘇、陜西、重慶等15個省市。
調查顯示,59.3%的農民工仍舊選擇外出務工而不愿回歸土地;農民工的失業不會導致社會治安的明顯惡化;農民工的就業格局也正在朝西部、北部城市發展。
調查顯示了另一個嚴峻現實是,各地方政府針對失業農民工的培訓,并不被多數農民工認可,培訓顯得相對低效而空泛。
□本報記者 褚朝新 北京報道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