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家領館入住廣州
作為改革開放的南大門,廣州成為外國在華設領增長最快的地區(qū)。廣東省外辦領事處處長羅軍介紹說,改革開放之初,美國率先于1979年在廣州開設總領事館,隨后外國駐穗領館不斷增加,于2000年達到16家。新世紀頭8年,外國駐穗領館數量翻番,達到33家,僅次于上海!耙陨旭v廣州總領館預計明年初開館,西班牙計劃明年在廣州設領,厄瓜多爾也在加緊設領籌備工作。”
“領館數量不斷增加表明,越來越多的國家希望加強與我國的領事關系,并由此進一步促進與我國的交流與合作。33家領館這一數字不僅表明了廣東及華南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的對外吸引力,也顯現(xiàn)了廣東及華南地區(qū)在我國對外交往中的地位和作用。”外國在廣州設立領館,主觀上是滿足自身的需要,但客觀上也為廣東擴大對外交往、促進對外合作提供了許多的便利。
許多國家在穗設領后,它們與廣東的經貿往來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目前,廣東與這33家領館派遣國的貿易額已經超過了廣東外貿總額的50%。不論國內企業(yè)出去,還是外國的企業(yè)進來,領館作為外國常駐官方機構,都可為它們前往對方尋求合作、謀求發(fā)展提供真實可信的資訊服務,發(fā)揮長期、穩(wěn)定的橋梁作用!捌┤,2006年在廣州舉辦的中國國際中小企業(yè)博覽會,我們與意大利駐廣州總領館密切合作、相互協(xié)調、努力推動,促成意大利總理普羅迪親自帶著包括七八名部長級官員和700多家企業(yè)在內的龐大參展團來到廣州,開啟中意中小企業(yè)合作的良好局面。又如,每年的廣交會、高交會以及各地市和部門舉辦的經貿招商、投資推介、產品展示等重大經貿活動,駐穗領館都會應邀派員前往參加,充分了解各種商機,為派遣國與廣東各地市和部門之間的互利合作牽線搭橋,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領館有不同的領區(qū),大多數領館的領區(qū)除了廣東之外還包括廣西、福建、海南,有些還包括湖南、江西,甚至云南、貴州等省。在促進派遣國與廣東的交往的同時,它們也以不同的方式推動了派遣國與這些省區(qū)的交流與合作!
為幫助各國更好地了解中國,廣東每年都邀請領館官員旁聽“兩會”或參加各類情況介紹會,讓他們從權威渠道認識廣東的經濟社會發(fā)展形勢和未來規(guī)劃,了解重大改革舉措、社會熱點問題的因果及影響,從而客觀地向派遣國及其國民介紹。2003年“非典”期間,國外對廣東形勢的猜測和誤報很多,中方通過安排各國領館官員參加形勢介紹、專家訪談、參觀考察等活動,讓他們了解了廣東的真實情況,從而打消了疑慮、消除了誤解、穩(wěn)定了人心。今年8月,廣東專門組織各國領館官員前往珠江東岸的廣州、東莞、深圳、惠州等地參觀考察,讓他們親身感受改革開放給珠三角地區(qū)帶來的巨大變化。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到廣東,隨之產生的問題也逐漸增多。為妥善解決這些問題,外國駐穗領館發(fā)揮應有的作用,為有關人員提供了幫助、解決了困難!2003年的10月,廣州一周出現(xiàn)了4個精神失常的美國公民。他們自身已喪失行為能力,又無親友監(jiān)護,自身安全面臨危險,而且危及他人安全。當時,相關部門通過聯(lián)系美國駐穗總領館,由他們協(xié)助安排病人住院治療,并及時與家人溝通,最后安排他們平安回國。近年來,類似事件不時發(fā)生,如果沒有領館協(xié)助,處理起來都十分困難。”
30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對外交往經驗逐步積累,廣東根據國際條約和慣例與外國駐穗領館的交往和合作日益密切,具有中國特色并符合廣東實際的領事工作也日漸成熟。羅軍介紹說,外國領館受邀參加和自行舉辦的經貿和文化活動每年都有過百場之多,有些活動已對內對外形成品牌,如廣交會、高交會、廣州的“焰火晚會”、深圳的“海濱日”、東莞的“荔枝節(jié)”,英國、澳大利亞等國領館的教育展等。
據了解,越來越多的駐穗領館正著手建設永久館舍。其中美國將在廣州珠江新城內建設一個占地3萬平方米的永久館舍,預計下個月正式破土動工。羅軍介紹說,“為滿足領館建設永久館舍的需要,廣東在廣州赤崗規(guī)劃了一個領館區(qū),供各國領館前往選地建館。最近,該區(qū)建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泰國領館已經取得建館用地,韓國、印尼、越南、科威特也已正式提出了用地申請,相關手續(xù)正在辦理中!
駐華領事機構最多的城市
在內地眾多城市中,上海是外國駐華領事機構最多的地方。根據上海市外辦的最新統(tǒng)計數據,目前已有64個國家在上海設立領事機構,包括5個名譽領事、1個領事辦公室和1個領事館,其余為總領館。
許多國家在上海設立領館的歷史都在百年以上。1854年美國任命首任駐滬領事羅伯特墨菲,這是美國在中國設立的第二個領事機構,也是美國在遠東地區(qū)最早設立的領事機構之一。
瑞典在上海的第一個總領事館設立于1863年,但是直到1893年才成為真正的領事館。館址搬遷了多次,1937年最終定于外灘的中山東二路9號。
新中國成立后,西方國家駐滬領館逐漸關閉,直至改革開放后才重新恢復。1980年4月28日,美國駐滬總領館在淮海中路1469號重新開館;1996年11月6日,瑞典駐滬總領館在瑞典前首相佩爾松的主持下復館。如今“G8”國家均已在上海設立總領事館,而近年來的一大趨勢是更多的發(fā)展中國家逐漸在上海建立總領館。
外國駐滬總領館的領區(qū)范圍基本上包括上海及長三角地區(qū),除了為中國公民提供簽證服務和為本國公民提供領事服務外,越來越多的領館將業(yè)務范圍拓展到中外雙邊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環(huán)保、科技等眾多領域,導致領館的分支機構越來越多。近幾年上海許多領館都搬入面積更大的新址,有的則不停地在外購房以容納新設機構,甚至一個總領館下的業(yè)務部門可以“分居四地”。
由外國駐滬領館發(fā)放的簽證數量正在逐年攀升。以美國駐滬總領館為例,每年都要簽出約17萬張簽證,其中近90%來自上海領區(qū)的申請者都能順利通過,還有許多申請者拿到了一年內多次往返簽證。從2007年10月到2008年9月的這個財年里,美國駐滬總領館共簽發(fā)了14.4萬張非移民簽證,比前一個財年增加22%;其中發(fā)放學生簽證量比2007財年增加40%。
而日益增多的本國公民也進入了外國駐滬總領館的轄區(qū)。中國已經成為美國學生第五大海外留學目的國,其中許多都在上海求學,美國駐滬總領館如今為7.5萬名生活或短期訪問上海領區(qū)的美國公民提供服務,而暫住在日本駐滬總領館領區(qū)的日本人已經超過了6.1萬人。
在日益增進的中外交流中,領事館發(fā)揮著獨特的作用。一方面它是兩國政府溝通的橋梁,為雙方縮小分歧、增進互信和理解提供幫助;另一方面它又為雙方民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提供管道。目前美國駐滬總領館負責商業(yè)事務、農業(yè)貿易、教育交流、媒體關系、海關合作以及航空合作的辦公室都散落在上海各地,最近添加的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局上海辦公室,也將于2009年春天開始正式運轉。
美國駐滬總領事康碧翠女士說,過去30年,中美雙方從上世紀70年代以前的互相隔絕發(fā)展到一個廣泛的包含多層次的雙邊對話機制。目前雙方政府對話非常頻繁,民間交流已經形成雙向的“洪流”。這樣的交流對于雙方在未來30年形成互相理解的氛圍都相當有利!懊绹v滬總領館為增進美國和中國東部的了解而驕傲,我相信雙方關系一定會繼續(xù)增強!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