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考察門”事件雖然沒能引起更大范圍的丑聞調查,但總算還看到一些地方政府下發“內部自律”文件。比如“出國考察門”事件主角之一的溫州出臺規定,公務活動應占在外日程的三分之二以上;出訪一國不超過6天,出訪兩國不超過10天,出訪三國以上不超過12天。出國培訓團組人數控制在25人以內(12月21日《都市快報》);貴州要求領導干部因公出國學習考察后,要撰寫心得體會和考察報告,在當地主要媒體上定期摘登,確保領導干部出國考察學有所獲(12月21日《新京報》)。
看完這樣的“內部自律”文件,總感覺有點像小孩過家家。“公務活動應占日程的三分之二以上”,是否意味著“三分之一的公款旅游”是被允許的?
這樣的姿態性舉動,公眾實在沒有興趣,公眾想看到的,是真誠的反腐決心和有效的制度完善。公務活動占多少比例、出訪時間、團組人數這些細節性的規定,不是說毫無必要,但更重要的顯然應該是:確保出國考察是必須的,是有價值的。如何確保?至少出國邀請不應該是花錢買來的吧?至少考察費用應該列入預算,經人大批準吧?至少審批出國考察需要有一套公開程序吧?至少已經批準的出國考察,應該先行向社會公示吧?……
與其公布官員心得體會和考察報告這樣的官樣文章,遠不如直接公布出國考察的費用清單。如為培訓,則詳列培訓內容、授課教師、時間和地點;如為考察,則寫明考察項目、外方陪同人員、時間地點。無論培訓還是考察,均需外方和承接旅行社簽字,然后向社會公開,接受納稅人監督。尤其是應該制定明確的罰則,一旦發現違規出國考察,應該雙倍返還所耗費的財政資金,并且依照貪污腐敗嚴肅懲處。
我們不能漠視“出國考察成為一種官員福利”,同樣不能容忍“出國考察成為一種無益浪費”。出國考察應該是真正意義上富有成效的出國考察,標準不應該是“公務活動占三分之二”或者“撰寫心得體會和考察報告”之類的形式合格,而必須是確有需要和確有價值。前任審計長李金華說“損失浪費和貪污腐敗一樣可怕”,腐敗的出國考察與浪費的出國考察,對納稅人而言其實并沒有多少區別。僅僅著眼于一些并不關鍵而且易于蒙混的形式約束,而不愿意真正對納稅人放開參與權和監督權,這樣,遏制違規出國考察就是一句空話。(盛翔)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