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衛祖國萬里海疆,是人民海軍的神圣職責,而潛艇部隊,則是捍衛共和國萬里海疆的水下“鋼鐵長城”。改革開放30年來,我潛艇部隊不斷提高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在波濤洶涌的洋面上下,譜寫了一曲曲忠誠祖國和人民的壯麗凱歌。
裝備建設: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飛速轉變
改革開放之初,我潛艇部隊潛艇數量不少,但種類較為單一。那時,仿制建造的常規動力潛艇占絕大多數,自行研制的第一種常規潛艇剛剛建成,還未形成戰斗力,而核潛艇僅有一型攻擊型剛剛自行研制成功。
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春風給中國潛艇的研制帶來了飛速發展的動力。中國潛艇研制者們在全面采購、仿制到自力更生進行中國化批量生產的過程中充分消化吸納世界潛艇的建造水平,大膽改革創新,為自行研制中國潛艇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和技術基礎,很快我國就擁有了一支專業配套、經驗豐富的設計建造隊伍,從而使我國成為能夠自行研制潛艇的少數幾個國家之一。
臥薪嘗膽練技藝,奮發圖強終有為。經過30年的努力,我國潛艇部隊不斷發展壯大,在由機械化向信息化轉型的同時,逐步由型號較為單一向多型號轉變,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由以常規潛艇為主向核常兼備過渡,作戰性能有了質的飛躍。現在,我海軍既有常規動力潛艇,又有核動力潛艇;常規動力潛艇中既有國產的,也有從國外引進的;核動力潛艇中既有攻擊核潛艇,又有戰略導彈核潛艇。經過30年的努力,我潛艇部隊裝備的潛艇已實現了隱蔽性好、安靜性好、自動化程度高、武器裝備射程遠、發射深度大、作戰能力強的目標,不斷提高我潛艇部隊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
人才培養:由口口相傳到日漸正規化的分級培養
一艘潛艇就是一座水下流動城市。高技術的裝備需要高素質的駕馭者。操縱潛艇在深海遠洋縱橫馳騁、與敵較量,不僅要求指揮員具備較高的指揮能力和技術素質,也要求每個艇員都具備一定的知識素養和操作技能。在潛艇上,任何一個人、一個部位、一個環節,都不能有絲毫的馬虎和閃失,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導致艇毀人亡。
改革開放,使我潛艇部隊人才隊伍建設邁開了新的步伐。過去,潛艇部隊官兵的選拔和其它部隊基本沒有差別,采用傳統的口口相傳的教學方法。1977年10月,海軍在天津院校工作座談會上確定了院校培訓體制,制定了干部培訓規劃,決定從1978年起恢復學員入學考試制度,實現擇優錄取,從具有高中學歷的戰士和應屆高中畢業生中招收4年制本科班次學員,從而實現了軍官、士官培養由土生土長到院校培養,由單一培養到多元化培養,兵員結構由義務兵為主轉變為以士官隊伍為主的目標。目前,潛艇軍官主要來源于應屆高中畢業生,經過潛艇學院和其它相關海軍院校4年教育獲得本科學歷后,方可在潛艇部隊任職。現在,已有相當比例的潛艇軍官擁有研究生學歷。
我潛艇部隊還廣泛開展軍官、士官的終身后續教育,定期、有計劃地對潛艇艇員進行三級七階的不間斷的提高教育,教育模式由傳統的學歷教育為主變革為以任職教育為主,大大提高了艇員掌握新裝備的能力。
訓法戰法:走向復雜電磁環境下一體化聯合訓練
改革開放前,我潛艇部隊還沿用傳統單一的訓練方法,不利于艇員戰斗力的迅速增長。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海軍潛艇部隊堅決執行鄧小平關于“軍隊要把教育訓練提高到戰略地位”的指示,探索出“以戰帶訓、以訓待戰”的潛艇戰備訓練模式。官兵著力研究未來戰爭初期海上作戰問題,針對現代海戰特點對軍事訓練內容、方法、組織形式等進行一系列的改革,緊緊圍繞提高協同作戰能力、快速反應能力、合成對抗能力、后勤保障能力、遠海生存能力這“五種作戰能力”展開訓練,不斷修改訓練大綱,充實新的訓練內容。實行水下隱蔽攻擊是潛艇作戰的基本特點,然而,隨著各種新技術應用于軍事領域,潛艇要保持隱蔽性日益困難。過去,潛艇在水下伸出潛望鏡直接觀察瞄準,在敵人鼻子底下進行突然襲擊,命中率較高。現在,敵偵察飛機可對在潛望鏡深度活動的潛艇拍攝清晰的照片,雷達也可捕捉到潛望鏡伸出水面活動的潛艇,水中的水聲器材對抵近偷襲的潛艇可隨時察覺。這一切,給潛艇隱身攻擊帶來了巨大威脅。為此,海軍司令部組織有關院校科技人員和潛艇部隊指戰員刻苦攻關,對各種不同的隱蔽攻擊方法實施嚴格訓練,由簡到繁,由易到難,邊實踐邊總結,訓練一次提高一步,大大提高了潛艇在水下的機動能力,掌握了一系列潛艇實施隱蔽攻擊的新作戰方法。
潛艇部隊還與水面艦艇部隊、飛行部隊一起進行綜合合成訓練,以陸海空天電作戰單元組成的作戰體系為對象,由多維力量通過信息技術和信息系統的聯通與融合形成高度集成、無縫鏈接的一體化作戰體系。
航行足跡:由近海伸向遠海直至太平洋
潛艇是海軍的重要突擊兵力,具有隱蔽性好、續航力遠和自給力強等特點,在未來戰爭中將擔負海上偵察、破壞敵人海上交通運輸線、攻擊敵人海上艦艇編隊、在敵后開展破襲戰等任務。潛艇到遠海訓練,時間長、航程遠、洋區生疏、洋底洋面情況復雜,這對鍛煉部隊的思想、技術和作風,提高部隊的戰斗力十分有利。同時,隨著國家海洋運輸、科學研究和海洋資源開發事業的發展,對海軍去中遠海執行任務的要求非常迫切。此外,潛艇到中遠海進行戰備訓練,對提高首長、機關的組織指揮能力,推動各項戰勤保障工作,促進部隊建設,也是十分有益的。
然而,由于遠離基地,各方面保障條件受到一定限制,潛艇在遠海執行任務,一旦操縱失靈、聯絡中斷或發生故障,就可能遇到極大的困難和危險。我潛艇部隊官兵知難而進,大膽解放思想,以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精心組織,精心操作,嚴格訓練,嚴格要求,闖過“海峽關”、“風浪關”、“深度關”。某潛艇在太平洋執行為期30晝夜的遠航訓練任務時,有一次剛從水面下潛,艇長王世貴發覺深度計指針突然加快,同時浮力調整柜大量進水,他立即命令有關戰位采取緊急措施。當時,個別新艇員在慌忙中弄錯了閥門,艇身下沉的速度反而加快了,十分危險,王世貴幾乎同時發出三道命令,不到一分鐘,潛艇就穩穩地定位在恰當深度。自某潛艇于1976年年底率先跨出第一島鏈(太平洋西部阿留申群島、千島群島、日本列島、琉球群島、臺灣島、菲律賓群島及大巽他群島等排列成弧形的形似鎖鏈的群島)進入太平洋后,海軍潛艇部隊接二連三地組織潛艇到遠海去訓練,部分潛艇還穿越第二島鏈(第一島鏈東部外側的另一個縱列弧形群島),創造了人民海軍潛艇遠航史上的新紀錄。
不斷改裝:讓潛艇站在高新科技前列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潛艇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最新科技水平的集中體現。每一艘潛艇出廠后,如果不定期進行升級換代,其技術水平很快就會落后,而不斷更換新艇又是任何一個國家財力物力都難以承受的。改革開放之后,我海軍專門建立了潛艇維修及升級工作“集中統管、綜合修理”的管理體制,實行定期維修和視情維修相結合的制度,從而使潛艇維修工作向綜合性、專業化方向不斷發展,保證每一項新的科技成果誕生,都能迅速在現役潛艇上有所體現,提高每艘潛艇的作戰能力。如被中央軍委授予“水下先鋒艇”的某艇員隊官兵駕駛的某型核潛艇,在加入人民海軍的戰斗序列后,經過不斷的改裝,指揮控制和裝備系統的信息化程度不斷提升,戰技術水平不斷攀升,多次圓滿完成黨和人民交給的重大任務。
目前,我潛艇部隊及裝備維修部門正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對構成潛艇整體戰斗力的各個要素系統分門別類,一個系統一個系統地進行性能優化,成熟一個系統,就改造一個系統,從而使潛艇整體作戰能力不斷躍升,以贏得未來戰爭的主動權。 (本報記者 凌翔 本報通訊員 曹金平 周振國)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