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的老張從外地來北京出差,他的朋友說:“走,晚上帶你去一個你可能一輩子也沒去過的地方!”朋友晚上帶著老張到了北京三里屯酒吧一條街,在一家有歌手唱歌、氣氛熱烈的酒吧里,他們點了兩聽可樂一碟小吃,坐在一角聽歌。朋友結賬時,一下子花了100多元,老張覺得有點貴,但他覺得很有味道,他說:“以前想都沒想過會進這種地方。”
如今,泡吧已成為北京夜晚消遣的一種方式。從三里屯到后海,再到朝陽公園周邊,各色各樣的酒吧,影影綽綽地遍布京城,吸引著年輕人的身影。時間如果退回到上個世紀80年代末期,毗鄰使館區(qū)的三里屯是北京最早出現的酒吧群落,只有老外是那里的常客。當時,作為一種舶來品,酒吧顯然不可避免地負載著西方意識形態(tài)的內涵。
而改革開放30年后的今天,曾作為“西方酒文化標準模式”的酒吧已經在中國各大城市遍地開花。有統計表明,1996年以前,光顧三里屯的顧客中,外國人的比例占到95%以上。到2003年,隨著中國顧客的頻頻光顧,外國客人所占比例已降至30%左右,來酒吧一條街的人也從最早“三資企業(yè)”的白領逐漸擴大到文化藝術、演藝界人士和大量的外地游客。
其實,不光是泡吧,20年前,青年人唱歌、跳舞、看電影、打電子游戲機,任何一種娛樂方式的背后都要沖破各種有形無形的束縛。上個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成了一個重要的分水嶺,中國人的生活中從此真正有了“娛樂”的概念。
1987 年,美國電影《霹靂舞》引進中國,這種最初被看成“流里流氣”的舞蹈,卻在一段時間內,成了最流行、最酷的舞蹈形式。那時候,模仿手臂折斷、機器人木偶和月球漫步的動作風靡一時,最有門路最趕時髦的年輕人,都會拎上錄音機找個場子用最大音量一邊播放港臺歌星的流行歌,一邊踏著節(jié)奏跳霹靂舞。
1988 年1月,廣州東方賓館與日本株式會社合辦了一家“東方卡拉OK”歌舞廳,這家在廣州出現最早的營業(yè)性卡拉OK歌舞廳從此開啟了K廳之門。當時的卡拉OK在中國一開始只在個別五星級酒店出現,通常專供外賓休閑娛樂,價格昂貴。人們很難相信,原來自己竟然可以如歌星一樣對著話筒唱歌,還有美妙的伴奏,在舞臺上一樣可以星光熠熠。與此同時,這種來自資本主義社會“紙醉金迷”式的娛樂方式給人們更多的是一種不可名狀的復雜情感。
還有電子游戲機。上世紀90年代初期,電子游戲機還是個稀罕物件,國內玩家們奉為經典的“紅白機”最初都是從國外帶回來的,1000多元的價格不是普通家庭能夠承受的,是絕對的奢侈品。
到了1994年,當這代年輕人跳夠了霹靂舞,玩上了電子游戲機,唱過了卡拉OK后,更過癮的娛樂項目開始驚爆眼球,朝他們走來。
1994 年11月12日,由哈里森·福特主演的《亡命天涯》作為首部“進口大片”在北京、上海、廣州等6大城市公映并引發(fā)轟動,該片當時最終以2500萬元人民幣創(chuàng)造了票房奇跡。當時,國家廣電部電影局正式提出每年引進10部“基本反映世界優(yōu)秀文明成果和表現當代電影成就”的影片。
今天,對于青年人來說,電子游戲已經泛濫成災,卡拉OK是最普通不過的娛樂方式,到影院看場大片也失去了當年驚爆眼球的震撼。當聽著ipod劃著滑板的青年從我們面前呼嘯而過時,我們才發(fā)現,我們的心中再也不會產生崔健曾經吼出的那種感覺——“一無所有”了。(本報記者 桂杰)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