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妙手偶得,還是有意為之,人民網轉發《人民日報》“我工程論文發表數躍居世界第一”一則新聞時,所附的新聞鏈接居然是,中國學術期刊版面費調查。按《工程索引》(EI)數據庫統計,2007年我國科技人員發表的期刊論文為7.82萬篇,占世界論文總數的19.6%,首次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北京一重點大學副教授張民則告訴媒體,《商業研究》、《商業時代》等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版面費大約一篇1200元~1500元左右,《管理世界》的版面費一篇大約1萬元,除此外,估計還會有3000~5000元的審稿費。(《北京科技報》12月5日)在如此新聞背景下看工程論文數躍居世界第一,真不知是喜還是憂。
按說,既然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論文又是衡量一個國家科學水平的重要指標,可見中國已站在世界科技前沿,以至于讓國際同行“引用”,怎能不讓人頓生民族自豪感?可我卻高興不起來。按更權威的SCI(《科學引文索引》)數據庫統計,2007年我國科技人員發表科技論文9.48萬篇,占世界份額的7.5%,排世界第3位,仍處于美國和英國之后。再說同行“引用”又如何,其中有多少屬于原創性、首創性,有多少處于世界領先水平,被轉化為生產專利和現實生產力?事實上,雖然貴為科技論文世界第一大國,其中恐怕不少是垃圾。
新聞中提到的張民所在的大學規定,正教授職位的評審,需要應征者5年內在指定的72種核心期刊上發表6~8篇論文。對張民來說,一旦評上正教授,不但享有帶博士生的權利,更為關鍵的是住房標準將由現在的85平方米,提高到105平方米~120平方米,工資也將漲近1000元,同時拿到一些經費多的大課題,綜合收入水漲船高。如此利害攸關,難怪科研人員積極性空前高漲。“著述都為稻粱謀”,既然原創不了,就只能走抄襲剽竊的路子。
如果按每年研究生每人發表1篇,教研人員發表2篇論文計,一年就有300萬篇。一家期刊每期可刊登30篇論文,一年360篇計,全國5100種科技期刊一年僅可刊登183.6萬篇,尚有116.4萬篇的缺口。再加上一些學術期刊實行的是事業單位企業化經營,自收自支,于是靠賣版面維持生存或賺個盆滿缽盈,成為業內潛規則再自然不過。
由于論文的科技含金量并不高,早就有專家指出,我國至少八成的科研專利成果沒有實現轉化,只是裝在評職稱的口袋中,鎖在裝檔案的保險柜子里睡大覺。造成了資源浪費不說,所形成的學術浮躁化、功利化和庸俗化風氣,于學術的創新有百害而無一利。這種語境下再看“論文數躍居世界第一”,就不是光榮而是恥辱了。(劉效仁)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