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周秉德。 中新社發 任晨鳴 攝
|
資料圖:周秉德。 中新社發 任晨鳴 攝
|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二十八日電 題: 周恩來侄女周秉德:周家兄妹沒有小車子、大宅子
中新社記者 淮黎霞
在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到來之際,本社記者專訪了全國政協第九屆、第十屆委員、原中國新聞社副社長、周恩來的侄女周秉德女士。
周秉德說,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的經濟實力有很大提高,國際地位愈加重要,全國人民都有親身感受。鄧小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則是中國的改革開放的先驅者和奠基者。
周秉德回憶說,我的伯父周總理從一九五四年就提出了中國要實現“四化”的目標,伯父身先士卒,和劉少奇、陳云等老一代革命家一心一意抓經濟建設、治理黃河、淮河、考察三峽大壩選址。推動原子彈、人造衛星等高科技研發,即使文革中還在指示交通部門,建起了一大批港口碼頭,造大船、租洋船、擴大外貿進出口,并解放大批領導干部、專業干部,為中國的對外開放奠定了基礎。
另一方面,伯父卓越的新中國外交,贏得了世界的贊賞:他五十年代出席萬隆會議,提出了著名的“求同存異”,“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觀點,一直沿用至今,從而使中國開始廣交世界朋友。
他六十年代一次出訪亞非十四個國家,所到之處,歡呼一片。使中國聲威大震,就是這些亞非拉的窮朋友,把中國抬進了聯合國,恢復了中國在聯合國的席位。
七十年代中國打破世界僵局,與美國、日本建立了外交關系,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震驚了整個世界,伯父那張機場迎接尼克松的照片永遠定格在中國外交史上。
周秉德說:這些都是中國對外開放最好的例證,中國在外交大舞臺上的良好形象,逐步得到了世界大家庭的認可。應該說,周恩來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先驅者和奠基者當之無愧。
周秉德感慨:伯父周恩來對中國的對外開放事業,付出的太多太多。而對我們親屬后代,在工作上生活上要求又很嚴很嚴,伯父常說,我們是共產黨人、不能搞封建主義“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那一套。要自我奮斗,一切靠自己,不能依賴家庭。
周秉德回憶:多少年來,我們一直過著極為普通的“平民生活”:我的父親是周恩來的親弟弟,對父親的工作安排,伯父曾專門指示他的領導對其工作安排:職務要盡量低,薪水要盡量少。我們的父母先在兩間小平房里居住,后改為六十平米的樓房里住到過世,他們多年擠公共汽車上下班。
我們姐弟六個人,我曾離開北京去了三線陜西,在貴州工作了十年。文革前,二弟秉鈞、四弟秉華按照伯父的精神、放棄了青年們首選的考大學的機會,都去當了兵。而文革中,總理又支持五弟秉和、六妹秉建去了陜北、內蒙古插隊。后來,弟弟妹妹靠自己的努力當了兵,那時青年們最佳出路是當兵,總理知道后,又嚴令他們倆脫下軍裝,回到了上山下鄉的農村和牧區。秉建在內蒙古生活了二十六年才被調回北京。
周秉德說,伯父要求我們要和全國老百姓一樣過簡樸日子。我們都是在伯父的教導下,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走過來的。在我們周家兄妹中,我們就是普通老百姓,沒有人當大官,沒有人經商掙大錢,沒有小車子、大宅子。
周秉德說,現在改革開放三十年了,中國富強了,人民的生活小康了,我們兄妹六個人的生活也和大家一樣生活得很幸福,知足常樂。除六妹外,我們五兄妹都退休了。我退休也閑不住,經常到各地學校、團體奔走呼吁,傳承紅色傳統、宣講周恩來精神。
我時時在想,那些貪官污吏吃一頓飯一擲萬金,受賄數以百萬計,他們對得起那些為新中國拋頭灑血的烈士嗎?對得起伯父等老一輩革命家的期望嗎?
我們做為紅色后代,更感到紅色傳統不能丟,尤其是在當今改革開放的大潮中,泥沙俱下,面對社會風氣不正、貪污腐敗,我們多么需要有個強大的精神支柱呀!我認為,周恩來精神就是強大的精神支柱----周秉德說。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