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勞動合同法,還是最低工資標準,都旨在“兜住”勞動者生活的底線。這是法律制度,是國家公權力對勞動者生存權的捍衛,是社會正義的底線。經濟蕭條,企業生存困難,適度降薪在所難免,但不能因此違反法律,突破法律底線,連國家基本的法度都不要了
應該說,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廣大企業特別是外向型勞動密集型企業日子很不好過,這不僅影響到企業家的利潤,還將直接波及到勞動者的收入,甚至危及到“飯碗”。而在這樣的現實語境之下,勞動合同法的實施無疑會成為一定的問題。
人們曾幾度為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繁榮而欣喜不已,甚至還習慣性認為自己是“制造業大國”。但事實上,“中國制造”還遠遠沒有達到依靠質量、技術和包裝等沖擊世界市場的能力,我們產品大多還是依靠價格的低廉贏得一席之地,我們的經濟增長主要依靠的是資源的高能耗和勞動力的低成本。正是因為這樣,勞動合同法的出臺才引起了包括華為等一些知名企業在內的眾多企業的深度恐慌。
勞動合同法提高了企業的用人成本,削弱了企業的利潤空間,在這場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中,還可能危及到企業的生存。經濟下滑,就得降低企業的用人成本,這似乎在情理之中,對此,人們其實能夠表示一定的理解。畢竟在這場“寒流”中,誰都不能幸免。面對這場“共同的災難”,大家都應該勒緊褲帶,一起挺過去。但這是不是就意味著要“放緩”勞動合同法的實施或者是暫緩調整最低工資標準,顯然是個值得商榷的問題。
長期以來,勞動者都在為企業的發展,為中國經濟的繁榮貢獻著廉價的勞動力,也就是說,勞動者已經為此勒緊褲帶好多年。政府為幫助中小企業度過“寒冬”,要勞動者勒緊褲帶,那么,誰來幫助勞動者度過“寒冬”呢?尤其是在當前社會保障體制還不完善的情況下,放緩勞動合同法的實施,將意味著更多的勞動者重新跌落到生活無保障的“冰窖”之中。這種做法本質上是要將危機的風險大幅度地向勞動者身上轉嫁,讓勞動者把褲帶再緊緊。問題是,勞動者的褲帶還要有多緊呢?他們能挺得過去嗎?
事實上,無論是勞動合同法,還是最低工資標準,都旨在“兜住”勞動者生活的底線。這是法律制度,是國家公權力對勞動者生存權的保障,是社會正義的底線。經濟蕭條,企業生存困難,適度降薪在所難免,但不能因此違反法律,突破法律底線,連國家基本的法度都不要了。說白了,政府拯救中小企業無可厚非,但不能因此容忍違法行為的存在。
所以,討論要不要放緩實施勞動合同法的問題,事實上是在討論“救市”能不能突破法律底線,或者是以損害社會正義為代價。
誠如專家們指出的那樣,金融危機是一場災難,也是檢驗企業抗風險能力的時候,抗得過說明你生存能力強,抗不過說明你生存能力弱,就只能被淘汰,這是市場經濟鐵的法則,斷不可因此任意由你踐踏法律尊嚴,以繼續吞噬勞動者的血汗來維系企業的生存。在這個問題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說得很對:“勞動合同法是人大通過的法律,必然要在全國堅決執行!”因為我們斷不能讓“金融危機”變成“法律危機”。(何先武)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