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寫一篇評論員文章,講清楚這個問題,由《人民日報》轉載。”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對時任中國青年報社社長佘世光叮囑道。
幾天后,也就是1983年11月17日,“這個問題”以本報評論員文章《污染須清除,生活要美化》的形式,刊登在《中國青年報》1版顯著位置,當天的《人民日報》也在4版加框刊登。
這個需要由中央主要領導人親自過問的“問題”,在今天看來似乎有點小題大做,但在當時卻絕非一個小問題。自從十二屆二中全會提出思想戰線不能搞精神污染之后,“在個別地方也出現了這樣的現象:有的同志指責女青年燙發、搽雪花膏,干涉青年們穿款式新穎的衣服,不準青年們跳健康的集體舞,甚至對養花也加以非難,并且把這些都說成是‘資產階級生活方式’的影響,當作‘精神污染’的表現來反對。這種把青年美化生活的愿望同精神污染混為一談的情況雖然很少,但應當引起我們的注意”。
這篇評論員文章,由時任中國青年報社副總編徐祝慶執筆。整整25年之后,這位已經退休的老報人憶及該文出臺的前前后后,坦言當時清除精神污染擴大化絕非“個別地方”,也并不“很少”。
雖然發表在報面上的文章顯得克制而有分寸,但徐祝慶深知,清除精神污染的領域和范圍在當時已經擴大到十分荒唐的地步:《馬克思傳》內頁因有馬克思夫人燕妮袒露肩膀和頸胸的傳統歐洲裝束的照片,而被視作“黃色書籍”沒收;《瞭望》周刊封面,因刊登獲得世界冠軍的女子體操運動員在高低杠上的動作,而被某些地方當作“黃色照片”加以收繳;有的地方查出一歲小孩不穿衣服的照片,也被定性為“淫穢照片”;戰士隨身帶著對象的照片,便受到嚴厲指責;有的大城市黨政機關,不準留燙發和披肩發的女同志進大門;許多工廠門口有人站崗,對留長發、穿奇裝異服的男女工人一律不準入內。甚至,有些地方組織工人糾察隊日夜巡邏,在大街上見到有人穿喇叭褲,上去便剪……
“有人借反對精神污染搞起了運動,突破了思想戰線的范圍,搞到了其他領域。許多省市的領導都出來‘表態’,給人的感覺是又要來一場運動了。‘是不是又要整人了?’這種氣氛當時十分明顯。”徐祝慶回憶道。
在這樣的形勢下,即便是他所服務的《中國青年報》,也只能違心地、連篇累牘地批評起各式各樣的“精神污染”來。而在不久前,它還刊登新款服裝裁剪圖,鼓勵青年人穿花衣服,甚至,公開為跳交誼舞的青年人辯護。
一時間,版面上只剩下“高亢嘹亮的健康歌聲”,“靡靡之音”失去了藏身之處;“精神污染與精神鴉片”被分析得頭頭是道;報面上公開批評某刊物“宣揚青年演員的私生活,鼓吹個人奮斗思想,情調很不健康”,并痛陳“一顆子彈只能打中一個人,一本黃色書刊卻會打到一批人”,甚至鄭重其事地提醒人們“注意存在于科學幻想小說中的精神污染”。報紙還援引當時文化部部長的請求,希望大家提出寶貴意見,幫助文化部改變對抵制精神污染軟弱無力的狀況。
有一篇記者暗訪廣州流花賓館6元門票的音樂茶座報道寫得繪聲繪色:有些演員演唱一些不健康的曲目,而且臺風極不嚴肅,有的嗲聲嗲氣,有的昏昏欲睡,嘩眾取寵。更有甚者,有兩位女演員,身穿兩旁開口接近胯部的黑旗袍,在若明若暗的轉動吊燈下,邊唱邊大幅度扭擺胯部,故意側身把大腿露出裙外,賣弄風騷,頓時引起場內大嘩。
總之,從1983年10月下旬開始,各大媒體上關于清除精神污染的報道和評論突然多了起來。據《人民日報》當時的一位負責人回憶:由于“精神污染”一詞使用驟增,以至于人民日報社排字房的這4個鉛字都不夠用了。
這便是胡耀邦作出指示的背景。1983年11月中旬的某個晚上,時任中國青年報社社長的佘世光來到胡耀邦住處。談起社會上種種“清污”亂象,胡耀邦說,我就擔心出現這樣的事情,把清污搞到群眾生活方面去,這就搞偏了,不能把美化生活也搞掉。
根據胡耀邦的談話精神,佘世光回報社后立即布置撰寫評論員文章。11月17日,《污染須清除,生活要美化》見報。文章稱:“女青年愛好燙發,年輕人喜歡服裝款式新穎,節假日一起跳跳健康的集體舞,等等,同所謂精神污染完全是兩回事。青年總是向往美的。這種愿望本身是正當的、積極的……如果在反對精神污染的時候把這些也反掉,那怎么行呢?……我們絕不能一說反對精神污染、加強思想工作,就在青年美化生活的要求上做文章,就把注意力集中到青年的褲腿寬窄、鞋跟高低、發型服飾如何上去。”
文章直言:“這種不加分析的做法是有害的……它會在人們中混淆是非界限,甚至可能使過去某些‘左’的做法重又出現。”
該文是第一個明確地向社會發出的否定信號,以此為標志,被擴大化的清除精神污染運動及時被叫停。
接下來,《中國青年報》堅定地貫徹起自己評論員文章的主張:11月20日,“星期刊”一版發表圖片,并配有醒目的毛筆字標題《青年們翩翩起舞》,報道了北京市西城區郵電分局團委舉辦的集體舞會。局團委書記說,有人曾擔心舉辦集體舞會會造成精神污染,但“生活在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下的中國青年,他們的生活應該是美好的,團組織要保護和支持青年對美化生活的追求”。
12月31日,《中國青年報》的一版整版套紅,在《看!祖國前進的步伐》的大標題下,以數據和圖例展示了一年來各領域的建設成就。翻過來,二版卻是這樣一篇文章:《什么是“奇裝異服”——訪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副教授白崇禮》。
“最近,有些地方把穿戴打扮也當作精神污染來反對,斥之為‘奇裝異服’。訪問白崇禮,就是想聽聽他對這個問題的看法。”1983年的最后一天,中國青年報人和服裝設計專家一起,再一次“講清楚”了“這個問題”,并和讀者一起,把“這個問題”拋在了前進的路旁。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