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前,河北省清河縣農民張新亮的妻子意外死亡,張新亮被邢臺市檢察院以涉嫌殺人罪批捕,從被判處死刑改為無期徒刑直至最終洗雪冤屈。對其間2236天的錯誤羈押,河北省高院作出賠償決定,認定邢臺市檢察院、邢臺市中院共同賠償張新亮18.7萬元。然而,時過3年,張新亮卻始終無法拿到這筆賠償金。
依據《國家賠償法》,國家對行政和司法機構行使公權力的侵權行為造成的損害后果,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這一責任主要通過支付賠償金的形式予以實現。然而,從張新亮的遭遇看,一些地方執行國家賠償制度過程中,還存在著“申請國家賠償難、領取賠償金難、賠償數額過低”等問題。
在現代法治社會,國家應當就其行政及司法機構的不法職權行為,向公民和組織承擔責任。惟此,國家的公信力、道義基礎、責任感以及“公權力必須合法行使”的法治規則,才有最后一道保障。因此,與公民及社會組織的生產生活要“算好經濟賬”一樣,國庫不僅要為國家開展公共管理活動預支開銷,還要在財政中專門列支侵權準備金,隨時為國家機構的違法責任事后埋單,這就是國家賠償金。
申請國家賠償難、領取賠償金難,很大程度源于“誰侵權、誰賠償”的國家賠償體制。由于一旦承認國家賠償,就等于承認行政或司法行為出錯,而且需要從自管經費中部分支付,因此一些行政機構、司法機關為了“規避”職責和經濟上的“風險”,對國家賠償采取消極應付態度。
要改變這種現象,就需要在打破“誰侵權、誰賠償”的條塊分割狀況基礎上,建立統一的國家賠償基金,并提高相應的賠償標準,使權利受損的相對人,有理由不區分具體的侵權機構,從國家獲得相應的賠償。為此,可考慮以縣(區、市)為單位,預算國家賠償經費,建立賠償基金專戶,由民政部門按當地居民生活水平的適當比例予以支付。權利人可持生效的國家賠償確認書或判決書、決定書及身份證件,向民政部門請求支付,從賠償資金專戶支取,避免張新亮遇到的層層梗阻之困,使賠償金支付機構與具體的執法機構相脫鉤,支付方式采取“持賠償確認書見票即付”。
11年前制定《國家賠償法》時,刑法和刑事訴訟法尚未修改,“國家尊重和保護人權”尚未明確入憲。時至今日,修改《國家賠償法》呼聲高漲,并連年納入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計劃。人們期待新的《國家賠償法》能盡快出臺,從剝離損害賠償責任與具體執法部門之間的直接對應關系、建立獨立運作的國家賠償基金、提高賠償金計算標準等關鍵環節入手,一攬子統籌解決現行國家賠償制度的矛盾和問題。
□江渚上(北京 律師)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