摁住地方沖擊中央18億畝耕地紅線的黑手(三)
變味的耕地占補平衡成為圈地新幌子
半月談記者 明星
前不久,國土資源部發出緊急通知,強調建設占用耕地不得跨省域易地補充,各省份行政區域內各市(地)、縣(市)非農建設占用耕地,應立足于在本市(地)、縣(市)內補充耕地。耕地占補平衡是我國耕地保護的基本制度,按照“占多少,墾多少”的原則,建設單位必須要補充相應的耕地,以保證耕地數量不減少。
隨著監管力度的加大,以往明目張膽占而不補、占多補少的現象在各地有所收斂,但占優補劣的現象呈現抬頭之勢。當前比較突出的是,不規范的耕地“易地占補平衡”行為成為不少地方套取耕地的重要手段。一些專家表示,要警惕耕地占補平衡成為“數字游戲”。
易地開荒遭遇“有田無人種”困境
中部某省國土資源廳有關負責人前不久在一個會議上透露,該省一偏遠地市正在修建一個水電站,由于解決了當地山區荒地的灌溉能力,可新增耕地30萬畝。而這一筆開墾荒地的費用,可能會由省會出錢開發,所開墾的耕地納入省會的耕地總量中。
“省會開發偏遠耕地”的方案如果成為現實,就意味著省會的30萬畝耕地在轉為非農業建設用地的同時,通過“占一補一”的方式實現了耕地的總量平衡。
對于這一方案,社會反應不一。支持者認為,占補平衡的主要目的是實現耕地面積在總量上的平衡;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占補平衡”要充分體現耕地面積總量、耕地質量和耕地產出水平的協調一致性,單純追求面積相等,勢必會出現高質量的耕地轉作他用,而用等量的低質耕地充數的現象。
另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是,新開墾的土地需要大量人力來耕作。耕地轉為非農用地,一般都在城郊等靠近居民區、耕作方便的地方,而不少新開墾的耕地都是位于人煙稀少的山區,距離遙遠,灌溉條件也不理想,如果沒有相應的人力進行深耕細作,不僅糧食產量極低,而且還會面臨撂荒的危險。而且,農村剩余勞動力主要向經濟發達的城鎮轉移,這與耕地占補平衡的方向正好相反。易地開荒“有田無人種”困境如果不加以重視和解決,耕地占補平衡的戰略將受到挑戰。
占補平衡不僅是耕地數量平衡
“我國長達數千年的農業生產歷史中,自然條件好的土地幾乎都被開墾成了耕地。剩下的有潛力開荒的土地并不多,后備耕地資源的開發條件相對較差,這是解決耕地占補平衡中最突出的問題。”長期從事耕地占補平衡調查研究的湖南師范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院長謝炳庚教授說:“目前,不少新開墾的耕地往往遠離農民居住地,土壤貧瘠、洪澇災害嚴重,農業生產的綜合能力根本無法和被占用的良田相比。”
長期以來,一些地方在開墾荒地的過程中不注重統籌規劃和環境評估,陷入了“開發就是開荒”的認識誤區。一味追求耕地面積數量上的平衡而“圍湖造田”、“毀林造田”、“侵占河床”等,就會嚴重破壞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導致水土流失、土壤沙化、洪澇災害頻繁發生,釀成更大的生態悲劇。謝炳庚說:“湖南在20世紀50年代的圍湖造田、60年代紅壤丘陵的開發、70年代大寨田的建設、90年代丘崗山地的開發,不講科學,貪圖形式,都不同程度地帶來了生態教訓。”
目前,我國的占補平衡政策“只保耕地不保糧食”,只要補的耕地數量充足,產出糧食的增減不直接考核。謝炳庚建議:“一是建立耕地占補中的綜合效益評估和補償機制,二是建立易地補充耕地的糧食生產考核機制,兩者缺一不可。”
耕地易地補充行為亟待進一步規范
針對耕地易地補充過程中出現的不規范行為,湖南省政府前不久出臺政策加以制止,相關最新文件進一步明確了省國土資源廳在統籌協調、監督管理方面的責任,同時確立了“先補后占”的原則。
為了使新開墾的荒地不至于撂荒,文件還對易地補充耕地的資金管理做出具體規定。委托方應根據易地補充耕地協議,向受托方及時撥付項目實施和新增耕地耕種補助等資金。項目實施資金不得低于委托方的耕地開墾費征收標準。
這份文件是制約耕地易地補充不規范行為的“緊箍咒”。湖南省國土資源廳廳長陳三新表示,在連續7年實現全省耕地占補平衡的基礎上,湖南對占補平衡責任考核又提出了新要求,要求由按區域考核向按區域考核和按項目考核并重轉變;在考核標準上,由重數量向數量、質量并重轉變。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