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此文版權屬《國際先驅導報》,任何媒體若需轉載,務必經該報許可。)
“你確定是9月25日嗎?”馬清平在電話里大聲問道。
早在一周多以前,這位北川中學副校長就多了一項“工作”:關注神七的確切發射時間。馬清平告訴《國際先驅導報》,如果飛船在下午或者晚上早些時候發射,北川中學將組織師生們一起觀看發射盛況。“現在神七是孩子們特別關心的話題。”馬清平說。
災區人民的期盼
經歷地震傷痛4個多月后的北川中學,已在9月1日迎來了新的學期。馬清平高興地發現,開學后,學生們越來越愿意聚在一起討論相關話題了,發射在即的神七就是其中的一個焦點。
而為了讓學生們更好地了解神七,北川中學的物理老師每次上課都會抽出一點時間,專門介紹載人飛船的基本情況。“雖然震后的傷痛不能在短時間內平復,但歷經了兩個盛事——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后,大部分孩子已經從地震的陰影中走了出來,學習和生活越來越正常化。”馬清平說,希望通過觀看神七發射,能讓孩子更加樂觀和堅強。
除了學生,地震災區的其他居民也對“神七上天”格外關注。“我們串門聊天時都會說到神七,大家都說這次發射一定能成功。”一名北川居民告訴《國際先驅導報》。
據了解,北川縣城的受災居民目前已全部轉入居民永久房中,當地交通、通信設施基本恢復,供電也恢復了70%。“大多數居民可以在家看(神七)發射了。”北川縣委宣傳部郭部長顯得很欣慰。
而家住綿陽的何先生最近時常打電話給在北京上大學的女兒何娟,囑咐她提醒自己神七發射的時間。“家里的親戚、朋友啊,打算到時候聚在一起看直播。”何娟說,“宇航員出艙的那一刻應該很振奮人心。”
來自成都的胥琳佳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這位在地震中穿著睡衣跑到街上的女孩,曾用相機拍下了災區的一幕幕景象。“當時感覺到生死一瞬間,幸存下來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我想,我們需要奧運,需要神七,去鼓舞大家重新奮斗,也去感受還有這么多有意義的、美好的事情。”
彌漫在網上的熱情
現在,何娟在父親的催促下,每收到關于神七的手機報,她都會首先轉發給家人。而在她經常登錄的天涯社區,網友“為神七發射送祝福”的活動正在熱鬧地進行著。
來自五湖四海的網友紛紛留言,訴說自己對神七的期待和感動。“神七,你是13億人的光榮與夢想;是五千年文明的延續與飛騰;是中華民族高高挺起的脊梁。我為你自豪、為你祈禱。”“神七,神氣起來,讓世界看見中國的騰飛。”類似的留言比比皆是,甚至有外國網友也在論壇上為神七加油。
肯尼亞的默杰爾·曼楚克說:“中國真是了不起。就如同關注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一樣,世界在關注著中國在各個領域的飛速發展。”來自日本的末永由希說:“愿神七飛船載著中國人的夢想成功飛向太空,也祝愿太空成為人類和諧共存的空間。”
而令何娟特別感動的是,眾多網友在留言的同時,也不忘為災區的同胞打氣。“祝福神七”、“加油中國”是論壇上最響亮的口號。網友陳定國就寫道:“大雪壓不倒中國人,地震震不垮中國人。神州大地,夢想與科技飛天!”而另一位署名為“魯南”的網友則鼓勵大家:“中國要富強、要崛起,無論苦和累,中國有我!中國加油!”
網友們聚集在一起營造的熱烈氣氛,又反過來相互感染和影響著。“大國是什么,首先要有寬廣的胸襟和堅定的意志吧。在這種時刻,我總能感到中國人緊緊團結在一起。”胥琳佳說。
到甘肅去!
中國民眾對神七的熱情不僅止于文字上。這幾天,一位赴前方報道的青島記者發現,在蘭州至酒泉的火車上,游客眾多,其中不乏從廣州、上海遠道而來的人。他們的目的地大多是載人飛船的發射基地——酒泉。
“先在酒泉待到飛船順利發射,然后再去嘉峪關、祁連山轉轉。”上海的趙先生夫婦剛剛新婚不久,為看神七發射,借著婚假來到了甘肅。而男友在銀川的陳小姐早在8月份就計劃報名參加“神七發射旅游團”,但9月初甘肅省旅游局下發“不允許旅行社組團進入基地現場觀看發射”的通知讓她只好取消了旅行計劃。“本來已經叫男友留意火車票的。”陳小姐遺憾地說,“能親眼看一下發射現場該有多好啊。”
在她眼中,航天飛船騰空的一刻,自己整個人也能得到升華。“我曾和同學一起收看神六發射直播,當時整個教室都在歡呼。”
陳小姐的感悟,張蔚然也感受到了,“我打算去食堂或者避風塘收看大屏幕。”這名研二在校學生告訴《國際先驅導報》,“嫦娥奔月”時自己忙于期末論文,錯過了收看時間,而這次神七發射“無論如何都不能漏掉”,“我不知道感受這樣的歷程會在多大程度上鼓舞我,但我會為之振奮,也愿意在學業上更加努力。”
讓家住北京望京的賀女士松一口氣的是,這些天終于可以安安靜靜地收看新聞節目了。賀女士4歲半的兒子陽陽總喜歡纏著媽媽玩耍,但如今,一有神七的消息,小家伙便目不轉睛地盯著屏幕。“媽媽,長大后我也想像他們一樣。”陽陽指著全副武裝的航天員對賀女士說。
“太空夢”下的中國足印
來自民間的期盼和祝福,只是中國人實踐“太空夢”路上的一個縮影。
事實上,中國航天事業的每一次突破和進步,都能看到這個國家不斷前進的足跡。幾代航天人辛勤的汗水,不僅鑄就了中國航天的騰飛,也同時激勵和鼓舞著中國人的大國雄心。
以神舟系列的最近幾次發射為例。2003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成功發射。當時正值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剛剛閉幕,中國人的愛國熱情噴薄而出。學者時殷弘當時撰文指出:“一個國家的潛力是一回事,有沒有決心和意志將這潛力全面和深入地開發出來則是另一回事。”他認為,神五的發射表達了中國要早日成為世界航天強國的意志,“即我們不但要爭取成為經濟大國、政治大國和科技大國,還要成為航天大國。”
兩年后的金秋時節,中國第一艘執行“多人多天”任務的載人飛船神舟六號發射成功,再次刷新了中國航天事業的歷史。從此,中國成為世界上繼美俄之后,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空間科學試驗的國家。當時,海外媒體紛紛盛贊中國的太空成就。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何麟書對《國際先驅導報》表示,從神一到神七,中國航天事業的每一次進步,都是建立在技術實力和國力強盛的背景之下。神舟系列的發射,“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的大國面貌”。
何麟書說:“中國下一步要建立空間站,要實踐‘奔月’計劃。”而新近頒布的《中國航天白皮書》從產業的高度安排了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規劃,“透過它,你就知道中國這一步步‘太空夢’是在構筑綜合國力的提升,而不僅是發展技術層面。”
神七是大國的一面窗
在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的眼中,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時多年,而今“已經充分證明了中國空間探索的技術能力”。
2008年既是中國歷經天災人禍的一年,也是收獲成就的一年。金燦榮認為,自汶川地震后的全民動員以來,中國人的自豪感、向心力迅速提升。“剛剛過去的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向國外展示了中國卓越的組織能力,而神七又將是中國技術水平、經濟能力的集中體現。”金燦榮表示,雖然大國形象是一個系統工程,但“像神七這樣的標志性事件最能在對外輸出的國際形象中產生直接影響”。
金燦榮發現,一部分不了解中國的外國學者正在驚訝于中國現在的發展成就。“與奧運會一樣,神七也是一面窗口,對外向世界展示中國的進步,對內又能夠激勵本國民眾繼續奮發圖強。”金燦榮告訴《國際先驅導報》。(國際先驅導報見習記者鄧媛發自北京)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