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四川省綿陽市安縣曉壩鎮黃羊村民眾正在自建農房。為確保所有受災群眾安全過冬,由于地震而嚴重損壞的綿陽市各縣、區,堅持以政府為主導、農戶為主體,采取示范帶動、點面結合的辦法,掀起災后農房重建高潮。 中新社發 蒲滔 攝
9月7日,四川省綿陽市安縣曉壩鎮黃羊村民眾正在自建農房。為確保所有受災群眾安全過冬,由于地震而嚴重損壞的綿陽市各縣、區,堅持以政府為主導、農戶為主體,采取示范帶動、點面結合的辦法,掀起災后農房重建高潮。 中新社發 蒲滔 攝
|
9月7日,四川省綿陽市安縣曉壩鎮黃羊村民眾正在自建農房。為確保所有受災群眾安全過冬,由于地震而嚴重損壞的綿陽市各縣、區,堅持以政府為主導、農戶為主體,采取示范帶動、點面結合的辦法,掀起災后農房重建高潮。 中新社發 蒲滔 攝
9月7日,四川省綿陽市安縣曉壩鎮黃羊村民眾正在自建農房。為確保所有受災群眾安全過冬,由于地震而嚴重損壞的綿陽市各縣、區,堅持以政府為主導、農戶為主體,采取示范帶動、點面結合的辦法,掀起災后農房重建高潮。 中新社發 蒲滔 攝
|
中新社綿陽九月八日電 題:新家,就在我們手中
——綿陽災區永久性農房重建掃描
作者 霍潺
“鄉親們,加油干,奪回損失是好漢!”
北川、安縣、涪城、游仙……汶川大地震重災區綿陽市的各個縣區,一個個如火如荼的永久性農房建設工地上,那些鼓舞人心的紅底白字,彰顯著災區民眾堅強不屈的精神。
九月七日,雨天。記者前往北川擂鼓鎮茨溝村,村口一幢一百四十平方米的新房引人注目,明顯的羌族特色、漂亮精致。
這是一幢舊址重建的住房,“加固一樓,新建二樓。” 主人尹大方告訴記者,九月十日開工,兩個月后完工,修建新房預計花六萬元人民幣,其中貸款四點五萬,其他的由政府補助和自籌。記者注意到了一張貼在門前的紙,上面明確寫有戶主、建筑面積、建筑時間、責任人、質量監督方。
“在外打工的二兒子打電話說等他回來的時候再修建,我對他說,現在重建住房的形勢、政策這么好,要抓緊蓋二樓的房子噢。”尹大方的妻子樂呵著告訴記者。
北川擂鼓鎮茨溝村轄六個社,災前全村共有一百六十四戶五百零七人,“五·一二”汶川特大地震使全村百分之八十的農戶房屋倒塌或嚴重受損,需要重建一百三十二戶,維修加固三十二戶。
走在茨溝村的小道上,記者看到每一戶正在修建的房屋前都掛有修建的樣版圖,而且各有特色。“建筑設計單位編制設計出了具有濃郁羌族特色的建筑樣圖二十余套,以供農戶選擇。”據北川當地工作人員介紹,按照“宜集中則集中,宜分散則分散,有條件的一步到位,沒有條件的逐步到位”的總體原則,堅持因地取材,節約用地,努力做到“安全、經濟、適用”,在重建房屋設計上,嚴格按照充分體現羌族民居特色建筑風貌和新農村建設標準規劃設計。
資金是重建的必須條件。記者了解到,在重建資金籌措上,北川采取“群眾自籌、社會支持、政府補助與信用貸款”相結合的辦法,確保障農村永久性住房建設經費的落實。
“把政府建房補助和過度安置房補助,一次性全額按照標準通過‘一折通’發放給農戶,在群眾自愿的基礎上,鎮、村干部協助重建戶及時把信貸資金按每戶五萬元人民幣的規模落實到戶,使重建戶有了充足的建房資金。”據介紹,目前,茨溝村一百三十二戶重建戶中,已有七十一戶完成主體工程,有六十一戶正在修建之中。三十二戶加固農戶中,已有十六戶完工,有十六戶正在施工,預計全村村民在十一月底能住進新居。
災后農房重建建材供給是永久性農房建設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據介紹,北川成立了災后農房重建建材特供領導小組,建立了災后農房重建建材特供機制,根據各鄉鎮的需求信息和企業的生產供應信息,分期分批組織調運鋼材、紅磚等。
據介紹,北川全縣在建六個磚場,全部投產后能日產標磚三十萬匹磚。現在主要依靠外地調運,目前已經調運紅磚七百八十萬匹,同時鼓勵群眾盡可能地就地取材,充分利用當地的木材和砂石,保證農房重建的進度和建設質量。
不過,雖然重建心切,但目前重建也遇到相當的困難。北川一位官員坦承兩方面的困難令人頭疼:一是紅磚的貨源緊,價格偏高;另一方面是缺乏專業的建筑隊伍及勞動力。預計十一月將進入農房重建的高峰期,要確保建材、施工隊的充足,是有關部門的當務之急。
據了解,大地震令綿陽市八十四點一萬戶農房倒塌或嚴重損毀,“安置群眾,首先要讓群眾有安身之所,加快農房建設,恢復正常生活,才能發展。”因此,綿陽市先期啟動了六個鄉鎮的農房建設試點,并組織了二百余家建筑企業、三千余名建筑工人和一千余名機關干部下鄉協助農村永久性農房建設。
據統計,截至八月十九日,該市已開工十一點三萬戶,建成二千二百三十六戶。該市的目標是:到二00九年春節前,除個別受客觀條件限制的鄉鎮外,受災農戶將通過永久性農房建設解決安全越冬問題,二00九年底全面完成農房重建任務。
在回綿陽的路上,記者聽到一位正在拭汗的母親說:“我們付出更多努力,因為我們正在重建自己溫暖的家。”(完)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