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告訴我們,技術永遠是一把雙刃劍,在造福于人類的同時,總會在我們不經意間顯示一下它的反面。互聯網就是如此,當我們驚異于它改變生活的力量,憧憬著它對民主政治和民主監督的巨大推動力時,網絡暴力又向我們展示了它猙獰的一面。
關于網絡暴力人們最早的感受可能源于兩年前的“虐貓事件”,但是由于道德評判的作用,該事件對大多數人的觸動還沒那么深。而隨后的“銅須門”事件卻讓更多的人感到了不安,畢竟這種暴力已深入到了人類感情的私域。其后越來越泛濫的“人肉搜索”讓人們開始戰戰兢兢,不知自己是否也會因為一些所謂的“不道德”,而被強大的“人肉搜索”剝得干干凈凈,無遮無攔地暴露于世人面前。致此,網絡暴力已到了不能不引起人們高度重視的程度了。
治理網絡暴力需要法律與道德雙管齊下。從法律的角度來講,如何界定網絡暴力,“人肉搜索”能否入罪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但這并不代表現行法律就不能制約網上的違法行為。造謠誹謗、毀壞他人名譽,造成嚴重后果的要承擔刑事責任;侵犯他人隱私權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而且刑法修正案已將保護個人信息作為修改的重要內容,同時個人信息也有望通過專門立法獲得保護。這些法律規定,雖然并不是針對網絡的,也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和不足,但并不能說在網上違法就無法可依。
而真正需要法律進一步規范的是網站的責任,網站對網上違法侵權言論如何管理,應承擔什么樣的責任,以及提供“人肉搜索”服務的網站應該盡什么樣的義務,對違法行為要承擔什么樣的法律責任等。這些都需要法律進行明確且具可操作性的規定,籠統而簡單的規定已成了一些不負責任的網站逃避法律的借口。
從道德自律的角度來講,網絡雖然是虛擬空間,但并不是自我放縱的天堂,它也需要道德的規范,只是很多上網者忽視了這一點。而要使上網者重視網絡道德,自覺規范自己的言行,進而凈化網絡環境,加強引導是關鍵。有人說,如果網上總是充斥著非理性和語言暴力,那么理性者和理性的聲音就會自覺退場。這樣的說法當然沒錯,但是反過來也是成立的。如果文明、理性的聲音占據了網絡言論的主流,那么那些慣于使用語言暴力和謾罵攻擊者也就會自覺退場或者改變其行為方式。所以,關鍵是我們如何引導,讓哪種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成為網絡上的民意主流。(秦平)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