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月前,唐家山堰塞湖是懸在地震重災區綿陽市民們頭頂的一把利劍,也是“5·12大地震”之后讓全中國為之憂心忡忡的最主要的次生災害。如今,經導流明渠自然泄流,唐家山堰塞湖水量只剩8000萬方,水位也已經下降到713米,早已經在安全水位以下。自地震災害以來,一直奮戰在地震災區和唐家山堰塞湖地域的部分地質和水利
專家們認為:不應一味恐懼,應該在科學、安全基礎上,合理開發利用唐家山堰塞湖。
“不能只把唐家山堰塞湖看做是自然災害,應該把它同時也作為一個有用的資源來看待。關鍵是要做出科學、細致的地質、水利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在涪江大堤的巡查現場,綿陽市水務局黨組副書記、城區河道管理局局長何國慶這樣告訴記者。
抱有同樣觀點的還有正組織地質、鉆探等專業人員在唐家山堰塞湖壩頂展開地質勘探、地質測繪、鉆探考察的中國水電顧問集團成都勘測設計院地質工程分院的施裕兵副總工程師:“地震造成了山體垮塌、滑坡,在一分多鐘內形成了一個天然大壩,這樣的大壩在正常施工情況下,需要幾年時間才能完成。而水利部門、地方政府、部隊官兵齊心協力取得了唐家山堰塞湖的排險工作的勝利,在目前情況下,就不能輕易把這個天然大壩放棄了,立足科學、做好地質勘查,會同各方力量,合理開發利用唐家山堰塞湖的水力資源。”
據介紹,目前,對于唐家山堰塞湖的開發利用還處于地質科學考察、構想論證階段,大體上有三種處理構想:其一,保留堰塞湖現狀,建成地震遺址的一部分,在堰塞湖庫區開發地震旅游。堰塞湖區正好是當地羌族傳統聚居區,還保留有學術界公認的大禹故里,作為特色旅游開發,對于當地重建和受災群眾經濟生產生活都大有裨益;其二,地震前就有規劃:在堰塞湖上游3、4公里處修建壩高100米、裝機容量15萬千瓦左右的漩坪電站,目前,可以利用唐家山堰塞湖的天然壩體,進行加固和科學規劃后,開發水電。當然,對于可能的影響必須全面細致考察;其三,推平堰塞湖壩體,恢復原有河道。這將面臨的問題是堰塞體土方量太大,如何處理是一大難題。
施裕兵早在5月17日就進入唐家山地域,在22日就利用對地表地質改變的考察,推算并上報了堰塞體的地質物質構成和結構,目前的鉆孔勘探取樣也證實了他當初對于堰塞體的判斷,目前的地質考察表明:堰塞體主要由上部的孤塊碎石和巨石層、以及下部的河床淤積的含泥粉沙構成,壩體在地震中極短時間內壓實,壩體穩定,有較高的抗滑抗沖刷穩定條件,壩體滲透性比較差,下部結構密實,不易出現管涌破壞。
專家們認為:對于唐家山堰塞湖,應該用科學態度看待,在充分的科學調查研究基礎上,充分論證、比較分析,經嚴格的預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招標計劃、施工圖設計等一系列環節,在每一個環節,集合地質、水利、水文、氣象、工程、機電、環評、消防、安全、衛生等各個部門專家的力量,可以對唐家山堰塞湖有一個科學的分析、科學的規劃、科學的設計。
而50多位地質專家目前正在唐家山堰塞湖壩頂開展地質測繪和鉆探勘查的工作,部分科學數據已經匯總,將為各種設想方案提供數據支持和評估參考。而相關計劃中,有關方面將在9月30日,推薦較為理想的唐家山堰塞湖規劃方案,并同時開始相關工作,在11月30日,可行性研究報告可望出臺。
專家們最后一致強調:對于唐家山堰塞湖的開發利用,首要的也是最為重要的原則就是:一切方案,都必須建立在科學細致的工作基礎上,必須注重安全,必須有利于地震災區重建、有利于受災群眾的安置和恢復正常生活。(練玉春)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