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發展與變革中的民航業,使得飛行人才供求傾斜,“計劃供給”難以滿足“市場需求”
飛行人才的緊缺,不僅引發了一系列新聞事件,更體現在飛行學院招生人數上的變化。
目前中國民航飛行學院招收飛行技術專業學生1000多人,“而在5年前,即便飛行學院下了決心,甚至冒著高額培養后分配不出去的風險,也僅招收了300多名飛行專業的學生。”接受采訪時,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副院長關立欣這樣告訴《瞭望》新聞周刊:“你別看現在飛行員需求旺盛、飛行學院處于滿負荷、超負荷狀況,而就在5年前,我們學院還處于出現招生和培訓萎縮狀態。”
國家發改委運輸所研究員王東明告訴記者,“目前,我國正規院校培養的飛行人才只能滿足需求的一半,未來還可能更嚴重。因而如何使飛行人才培養體系、儲備體系和流轉機制與民航業改革發展相適應,成為當前重要課題”。
行業發展“快”于人才供給
隨著經濟的發展,近年我國民航運輸業一直保持高速增長,航空運輸總周轉量已居世界第二位。根據中國民航局測算,“十一五”期間航空運輸年均增長保持在14%左右,為國民經濟增長的1.5倍左右,機隊年增長達到100~150架,到2010年將達到1400~1500架,2020年將達到3000架。
與此同時,民航業改革使得一些民營航空公司“白手起家”,國內航空業對飛行人才的需求急劇膨脹。統計顯示,“十一五”期間民航業需增加飛行員9100人、機務人員25000人、空管人員3200人。
關立欣介紹,目前國內飛行員培養主要有三條途徑:一是高中畢業生通過高考提前錄取,在航校學習4年時間(稱為養成生);二是招收高校大二、大三學生進行技能培養,學習時間兩年左右(稱為大改駕);三是軍航飛行員轉化為民航飛行員。
飛行員的培養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飛行員除了要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和模擬機訓練外,還要積累各種氣候條件下的飛行經驗。
由此,超預期的航空人才需求與人才培養周期長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核心技術人才(飛行、機務和空管人員)的短缺,尤其是經驗豐富的高級技術人才匱乏成為制約中國民航運輸業未來發展的重要因素。
中國民航局總飛行師于振發表示,“飛行員培訓的周期非常長,如果從高中畢業生開始培養一名副駕駛,約需要4年半的時間,如果從大學畢業生開始培訓,約需要2年時間,從擔任副駕駛開始到擔任機長至少需要8至10年。”
“由于缺少飛行員,我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五一、十一的巨大商機白白溜走。”一位民營航空公司的副總經理告訴記者。
“民航業投資主體變革與人才發展規劃出現了難以統籌協同的問題。”采訪中,王東明這樣告訴記者。
不會為“快”犧牲安全
民航發展需要快出人才,但絕不能以犧牲航空安全為代價,這是民航系統的一個共識。按民航局一位負責人的說法是,“談效益,談發展,如果沒有了安全,一切都是空中樓閣。”
事實上,航空安全事故中78%~80%的空難事故與駕駛技術及操作錯誤有關,飛行員的綜合能力與素質是影響飛行安全的主要因素。民航局主管安全技術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合格的民航飛行員必須具備堅實理論基礎、較高綜合素質、熟練駕駛技術、良好團隊精神及高度安全意識、組織紀律性和責任感”,因而絕不能因片面追求數量而對飛行員“嚴進寬出甚至寬進寬出”,為日后留下安全隱患。
中國民航飛行學院黨委書記朱勇說,“培養飛行員是一門系統科學,飛行員這一職業從理論到實踐有一定的特殊性,對人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在培養訓練過程中,特別是初始養成和訓練期間,應嚴格職業準入機制,嚴把13飛行小時淘汰關。”
在朱勇看來,購買引進飛機數量可以年均增長百分之十幾、幾十,可是飛行人才培養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受教學資源、體制等多方面限制很難有大的突破,“目前我們每年的飛行員培養增量幾乎超過上世紀90年代十年的飛行員培養存量!”
“計劃”供與“市場”需相脫節
既要保證質量,又要擴大培養規模,這必然對現有飛行人才培養體制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國的飛行員培養體制存在諸多弊端,集中體現在人才選擇范圍窄、培養模式單一、民航企業投入資金大、缺乏人才流動機制等問題。
以四川航空公司為例。目前四川航空面向全國招收飛行學員,報名者通過加拿大美聯飛行學院北京培訓基地組織的體檢、面試后,進入加拿大美聯飛行學院北京培訓基地進行飛行培訓,培訓合格者進入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從事飛行員工作。培訓費用個人須承擔43000加元,其余培訓費由航空公司承擔。培訓完成后到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工作,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各大航空公司負擔培養費用以及畢業后的崗位培訓費用,并與飛行員簽訂長期的勞動合同,這一培養體制從根本上決定了航空公司在勞動關系中的主導地位以及終身管理傾向,也成為日后產生勞資爭議與糾紛的制度性根源。
“這種培養制度本身就體現了一定的人身依附關系,從飛行員入校到獨立飛行的巨額培訓成本,讓航空公司不得不把飛行員當成公司的‘私產’加以約束和管理。一個主要的表現就是飛行員個人的飛行資料都掌握在航空公司的手中。”中國民航干部管理學院的一位專家告訴記者,“本該成為勞資雙方利益結合點的培養、培訓制度卻變成雙方爭議、糾紛、沖突的焦點問題,從另一個側面也說明破除委托培訓、終身管理積弊的改革勢在必行。”
王東明表示,目前應盡快完善飛行員流動的政策法規,建立起飛行員依法有序流動的機制。
《中國民航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明確指出,解決行業專業人才短缺問題的根本出路在于民航專業技術教育培訓的社會化。要在充分發揮民航院校培養能力的基礎上,積極利用國外資源和國內社會力量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努力為行業外院校和社會力量依法、有序開展民航教育培訓搭建平臺,構建多元化、開放式的民航教育培訓體系。鼓勵社會院校積極擴大招生,增加培養數量。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