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6月24日,鄭州市十二屆人大常委會分組審議《鄭州市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條例(草案)》,其中電動自行車限速15公里,市民稱“跟自行車速度差不多”。
不到半月,《鄭州市城市公共交通條例(草案)》再出新規:公交車上不給老人讓座,可能會被“拒絕乘座”,并被罰款50元。
兩則關于百姓出行的草案令市民情緒激昂,眾多市民認為這兩條缺乏可行性。如果留心一下,像電動車限速15公里和公交車不讓座罰款50元這樣引起爭議的規定,已經不止一次在鄭州上演。
電動車限速引爭議
6月24日上午,鄭州市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37次會議開始審議鄭州市政府提交的《鄭州市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條例(草案)》(以下簡稱《草案》)。該《草案》提到今后電動自行車要上牌、限速,電動車在城市道路上行駛時,最高時速不得超過15公里。
《草案》規定:駕駛自行車、電動自行車、殘疾人機動輪椅車等非機動車,應當在非機動車車道內行駛。電動自行車、殘疾人機動輪椅車在城市道路上行駛時,最高時速不得超過15公里。對于設計時速超過國家標準規定的電動自行車,應當加裝限速裝置或采取其他限速措施后方予以登記。電動自行車、殘疾人機動輪椅車在機動車道內行駛或者超速行駛的,將對駕駛人分別處以50元、20元罰款。駕駛人拒絕接受處罰的,可以扣留其車輛。
此消息一出,立即引起輿論關注,全國各大網站均有轉載,各方反應不一。
許多網友紛紛批駁,認為不合常理,行駛中精確測速是難題。在一家大型新聞網站進行的調查中,75.84%不同意限速,同意的僅占23.75%。與此同時,在同一家網站進行的代步工具調查中,騎電動車的比例接近50%。
鄭州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在審議草案時也擔心,限速15公里實施有難度。建議與生產廠家溝通,要求其安裝限速裝置。
業內人士也對此表示異議。河南省電動車商會常務副秘書長汪朝彥表示,從2006年起,鄭州市電動車數量進入高速增長期,目前每年約增長20萬輛。如果限速會把電動車市場限死,對電動車商家打擊極大。
公交車不讓座要被罰款
電動車限速爭議尚未平息,7月3日,接踵而來的另一條消息引發了更大的震動。
7月2日,《鄭州市城市公共交通條例(草案)》在鄭州市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八次會議上接受了審議。該草案規定,遇到老弱病殘孕的乘客上車,經車長反復提醒后,乘客不主動讓位的,駕駛員、售票員有權進行勸阻和制止。拒不改正的,駕駛員、售票員可以拒絕其乘坐。不履行義務,城市公共交通行政主管部門還可以對乘客處以50元罰款。
道德問題法律化,頓時引起支持和反對兩種聲音。
支持方認為,這種硬性規定規范和加強了文明行為,既體現市民素質,又表明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
更多的人表示反對。在新浪網進行的調查中表明,75%的讀者反對,認為買票就有權坐到底,道德問題不應法律化。
一位鄭州市民表示,雖然平時坐車都會主動給老人讓座,可一旦成了規定,就讓這種行為變了味。
而公交車長也對此疑慮重重,表示一旦遇到具體情況,可操作性差。城市公交是服務行業,車長和乘客的關系也只能算是“你買票我服務”的合同關系,似乎并無權力要求對方必須去做什么。況且,一車人又如何要求哪個乘客去讓座呢?
令車長感到麻煩的是,假如遇到較真的乘客,車長并無充足的理由和依據進行解釋,至于罰款更是難以執行。
“輕率”決定何時休?
兩個意見稿相隔不足半月,政府有關部門如此“輕率”,值得關注。
公交車讓座一事由鄭州市政府法制局制定,然后法制局通過其官方網站發布《鄭州市城市公共交通條例(征求意見稿)》。如果通過,再經過相關程序出臺。不讓座受罰,則是根據市民提出的建議,建議人認為這樣規定有助于提高鄭州人的文明程度。
這似乎是一個有爭議的過程,到底有多少人提到了這個建議?這種做法引起關注在所難免。
一位長期乘車的上班族說,他上下班都是乘K903公交車,只要是遇到老人或孕婦,車上主動讓座的人非常多。他認為,出規定應該是過了頭。
而在電動車限速的出臺過程中,先是由鄭州市公安局制定《鄭州市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條例(草案)》,然后交給鄭州市人大常委會分組審議。
一位市民說,制定這些規定的人可能都是既不乘公交車也不騎電動車的人,他們未必了解這兩種情況的真實感受。“出臺這種東西,顯然讓人遺憾。”
盡管在北京和武漢等地實行了這個規定,但市民希望有關部門在制定政策時不要簡單地抄襲,因為可能“抄的東西是錯誤的”。
看似合情合理的規定為什么引起這么多的反對聲?政府部門連出這些關乎民生的規定,貶聲一片,令人深思。
現在,兩個方案生死未卜,很多市民在等待結果。
新政屢受爭議的背后
如果留心一下,像電動車限速15公里和公交車不讓座罰款50元這樣引起爭議的規定,已經不止一次在鄭州上演。
2003年7月,鄭州市物價部門準備施行《鄭州市餐飲行業明碼標價實施辦法》,辦法中有一條規定:“餐飲服務業應在標價簽、價目表上標明菜名(品名)、規格、主料及輔料重量、價格,對需要標出質量、規格的,也應標出。嚴禁使用模糊字眼。海(河)鮮、山珍海味類,應標明當日價格。” 違反上述規定,沒收其非法所得并處以罰款。
這個被譽為“新式菜譜”的規定一出,立即在當時的鄭州餐飲界引起強烈反應,業內人士和經營者都抱怨,在菜譜中寫上每種主輔料的重量根本不具備操作性。所幸的是,后來物價部門“勇于納諫”,撤銷了這樣的規定。
當年9月,鄭州市衛生部門又搞過一次“60人聚餐申報制”,要求鄭州市各餐飲企業凡一次接待集體用餐人數超過60人者,必須向當地衛生監督機構申請備案。事件的起因是當時連發集體食物中毒事件,衛生部門希望能加強監督檢查。
但后來的結果是,這個規定也遭到了餐飲業的集體抵制。餐飲老板們認為,食物中毒主要是因為飯店在食品衛生管理方面的缺失造成的,而不在于就餐人數的多少,衛生部門應該加強日常監管。最后,這一規定也因為無法執行而不了了之。
《行政許可法》已經施行多年,國家也一直通過減少行政審批項目來改善發展環境,鄭州市也一直在清理一些不符合法治精神部門的法律法規文件和違規收費。但讓人不明白的是,為何一面在清理障礙,另外又在出臺一些引起群眾巨大爭議的“拍腦袋決策”。(記者 樊霞 陳輝 楊萬東)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