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23日電 中國兩年一度的“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學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會,23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在大會開幕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在講話中,胡錦濤專門提到防災減災問題。他強調,要將依靠科技建立自然災害防御體系納入國家和各地區各部門發展規劃,并將災害預防等科技知識納入國民教育,提高全民防災意識、知識水平和避險自救能力。
胡錦濤說,自然災害是人類社會面臨的共同挑戰。中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地震、洪澇、臺風、干旱、風雹、雷電、高溫熱浪、沙塵暴、地質災害、風暴潮、赤潮、森林草原火災、植物森林病蟲害等災害在我國都有發生。中國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氣象、地震、地質、海洋等自然災害嚴重的地區。這些年來發生的1998年長江流域特大洪澇、2006年重慶和四川特大干旱、2007年淮河流域特大洪澇、2008年南方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和這次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更是給人民生命財產和經濟社會發展造成了重大損失。
胡錦濤說,因此,必須把自然災害預測預報、防災減災工作作為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一項重大工作進一步抓緊抓好。從長遠看,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加強對自然災害孕育、發生、發展、演變、時空分布等規律和致災機理的研究,為科學預測和預防自然災害提供理論依據。
二是要加強自然災害監測和預警能力建設,在完善現有氣象、水文、地震、地質、海洋、環境等監測站網的基礎上,增加監測密度,提升監測水平,構建自然災害立體監測體系,建立災害監測━研究━預警預報網絡體系。
三是要深入研究各種自然災害之間、災害和生態環境、災害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開展全國自然災害風險綜合評估,加強防災減災關鍵技術研發,強化應對各類自然災害預案的編制。
四是要加快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網絡通信技術的應用以及防災減災高技術成果轉化和綜合集成,建立國家綜合減災和風險管理信息共享平臺,完善國家和地方災情監測、預警、評估、應急救助指揮體系。
五是要優化整合各類科技資源,將依靠科技建立自然災害防御體系納入國家和各地區各部門發展規劃,并將災害預防等科技知識納入國民教育,納入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納入全社會科普活動,提高全民防災意識、知識水平和避險自救能力。
六是要圍繞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和災害防治工作中尚未解決的科學難題廣泛開展國際交流合作,既學習國外的有益經驗和先進技術,也對人類社會共同防災減災作出貢獻。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