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四川大地震救援中失事直升機遇難機組人員遺體告別儀式在成都市殯儀館舉行,來自軍方及社會各界的人士紛紛前來送別英雄。 中新社發 劉新 攝
6月13日,四川大地震救援中失事直升機遇難機組人員遺體告別儀式在成都市殯儀館舉行,來自軍方及社會各界的人士紛紛前來送別英雄。圖為遇難機組人員家屬悲痛欲絕送別親人。 中新社發 劉新 攝
|
6月13日,四川大地震救援中失事直升機遇難機組人員遺體告別儀式在成都市殯儀館舉行,來自軍方及社會各界的人士紛紛前來送別英雄。 中新社發 劉新 攝
6月13日,四川大地震救援中失事直升機遇難機組人員遺體告別儀式在成都市殯儀館舉行,來自軍方及社會各界的人士紛紛前來送別英雄。圖為遇難機組人員家屬悲痛欲絕送別親人。 中新社發 劉新 攝
|
中新社成都六月十三日電 題:鳳凰山中送戰友 磨盤山上祭英靈
中新社記者 王祖敏
曾經多次踏上通往鳳凰山機場的路,但腳步從來沒像今天這般沉重――在抗震救災行動中犧牲的成都軍區某陸航團九二七三四機組五名烈士今天“回家”!
在通往鳳凰山機場的路上,沿途擔任警戒的軍人都胸佩白花、神情肅穆,給這條原本就很僻靜的軍營之路增添了幾許悲情。
在機場入口處,一個上書“英靈長存”的門牌赫然而立,兩側的挽聯上寫著“烈士精神垂千古”、“英雄浩氣貫長虹”。門牌右側就是烈士生前生活的軍營,但這里曾經的歡聲笑語,今天都被掩埋在“沉痛悼念九二七三四機組遇難戰友”的橫幅之下。
門牌左側,是陸航團用迷彩帳篷搭建的靈堂。靈堂的挽聯也代表了所有軍民的心聲――“以身殉職,英雄壯舉感天地”,“為民捐軀,凜然大愛泣鬼神”。
上午十點三十分,從直升機失事地汶川縣映秀鎮開來的運送靈柩的汽車,在肅立兩側的官兵注目禮中緩緩駛入鳳凰山機場跑道。
十三天前,邱光華、李月、王懷遠、陳林、張鵬駕駛著米-一七一直升機也是從這兒起飛,可在十三天后“回家”時,他們曾經鮮活的面容和挺直的軀干都被封存在冰冷的靈柩里,他們熟悉的飛機轟鳴聲也被低回婉轉的哀樂取代。
這種無情而巨大的反差使曾與他們朝夕相處的戰友、兄弟無法承受。
正在唐家山堰塞湖執行搶險任務的陸航團副團長姜廣偉從綿陽趕回成都送別戰友。連日征戰的疲勞和巨大的悲痛使這個東北硬漢神情憔悴,他雙眼發紅,聲音嘶啞。“邱光華是一個……”話剛出口,姜廣偉說不下去了,他擺了擺頭,將眼睛看向別處。
稍頃,姜廣偉說:“那次飛北川,還是王懷遠指揮我才成功著陸,可現在……”姜廣偉又一次停下來。
姜廣偉所說的“那次”指的是五月二十日,為緊急運送監測水情的水利地質專家,姜廣偉駕駛直升機以單輪強著陸方式奇跡般地降落在北川堰塞湖壩頂。
可以說,九二七三四機組的五名成員每人都身懷絕技,他們的離去讓身為陸航團半個“家長”的姜廣偉感受到了一種難以承受之“輕”!皳p失,絕對是巨大損失。”他嘆息著說。
姜廣偉介紹,現在陸航團還有五架直升機、四十五人的小分隊留在綿陽,今天部分官兵趕來祭奠戰友,還有一些留在綿陽執行任務或待命,可這些官兵的心也都飛回了成都,和他們的兄弟在一起。
在這次抗震救災行動中擔任陸航團地面協調、指揮的郜參謀在直升機失事的兩天前剛乘坐邱光華駕駛的飛機執行任務,沒想到那一次卻是他與戰友最后一次空中相聚。
郜參謀說,戰友情本來就深于一般的朋友情,而對于從事飛行這種高危職業的軍人來說,更有一種生死相依的深情厚誼。他曾聽老兵們講過戰友離去的事,可當自己親身經歷后,才發覺這種傷痛的感覺仍然是當初難以想象的。
送別烈士遺體的活動在位于磨盤山的成都殯儀館悼念廳舉行,面對覆蓋著黨旗的靈柩和烈士親屬,不少軍人痛哭失聲。
雖然烈士靈柩今天上午才抵達成都,有關方面也沒有事先發布相關祭奠活動的消息,但仍有不少附近的居民或消息靈通的市民自發前來磨盤山送別烈士遺體。
由于靈堂設在軍營之內,民眾不能前往吊唁,可在通往靈堂的警戒處,整齊地擺放在地上的一枝枝白菊和一簇簇紙花都寄托著普通百姓的哀思。(完)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