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綿陽市按照唐家山堰塞湖三分之一潰壩方案積極有序做好撤離準備工作。圖為5月29日,在綿陽市城區低洼地帶,商店用沙包防止被淹。 中新社發 霍潺 攝
|
中新社綿陽五月二十九日電 題:頭頂潰壩危險的綿陽城見聞
作者 霍潺
已撤離了十五萬人的綿陽城,顯得格外安靜,彌漫著傷感。
汶川大地震,打破了這座城市祥和、動聽的音律,唐家山堰塞湖的險情,則使當地民眾再度飽受煎熬。昔日最熱鬧的警鐘街、安昌路一帶,店鋪、商場幾乎都已關閉,來往稀少的車輛和行人像是在靜止的畫面中穿行,勇敢而從容。
記者發現了一家正在營業的小針紡店,店外掛著部分日用品供人們挑選。“襪子一塊五、居家褲六元……”店主姓宋,黑龍江人,五年前來到綿陽,發現這地方很干凈,人也和善,于是決定在此落地生根,目前已在這座城市開了六家“最美”連鎖針紡店。
談到地震、潰壩這類高頻詞,這位店主說,“地震太突然,沒有任何預兆。十多天來余震不斷,一直睡不安穩,現在又面臨潰壩的威脅,店里損失十余萬元人民幣。現在這類店大多都沒有營業,而這些貨是大家需要的,我們開門降價賣,就算幫助、方便災民吧。”宋經理說話時疲憊卻又坦然,“首先是人要安全,目前大家都在緊密關注最新信息,一旦出現堰塞湖潰壩威脅,將會把貨品轉移至高處,洪水一過,從頭再來。”
綿陽城區東郊二公里處的富樂山風景區聚居著很多從市區撤離過來的市民。苗大爺正和老伴在樹蔭下聽收音機,他告訴記者,他家住在御營壩三樓,屬于唐家山堰塞湖三分之一潰壩情況被淹的區域,二十六日聽到綿陽市委動員撤離的廣播后,全家六人當天就轉移到了富樂山。苗大爺還對政府對災難的預防、災情的公開和透明表示肯定。
在綿陽市客運總站,記者看到許多市民提著大量行李準備出行。據客運科工作人員介紹,因地震、余震及防止堰塞湖潰壩,市民出行量增加了三成,他們大多前往新疆、上海、太原、成都等安全的地方。
“開往成都的車,以前五至十分鐘發一次車,現在最高峰可以達到兩三秒一班,每天平均運送六千余人,以前是七百人。”站務員李慧芳說。
從綿陽到西安的旅客也特別多,每天要加班五十余次,運送二千五百人。前往上海的汽車票已賣到了六月八日。
旅客周熙正帶著母親和女兒在車站等車,將前往太原。周熙說,她家住一樓,極易被淹,出于安全考慮,他們決定將老人和小孩轉移出去。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更多的市民還是選擇留下來,按照綿陽市抗震救災指揮部的統一指揮避免次生災害。綿陽市目前正按照最好的目標“三分之一”進行搶險努力,二十八日凌晨十五萬民眾已經轉移到安全地帶安置。
中共綿陽市委書記、市抗震救災指揮部指揮長譚力表示,撤離過程將確保民眾零死亡。
記者從唐家山搶險救災指揮部了解到,撤離方案中規劃了五十多條路線,最長的路線不超過二公里,從唐家山到綿陽市區的直線距離約為五十多公里,洪水到達綿陽市最快要三個小時。大壩全潰后洪水需四小時到達綿陽城區,二分之一潰決后需五至六小時到達城區,民眾有充分的時間撤離到地勢較高的安置點。每個安置點都準備有帳篷及水、食品等生活必需品,可以確保受災民眾度過洪水泛濫的二十四小時。(完)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