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11時02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將中國首顆新一代極軌氣象衛星“風云三號”成功送入太空。 中新社發 孫自法 攝
|
中新網太原5月27日電 題:“風云”之戰 掃除陰霾現彩虹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風云三號”氣象衛星紀實
作者:唐振宇 尚春雅 馬杰
中國首顆新一代極軌氣象衛星“風云三號”氣象衛星于27日11時02分成功發射……高興、激動、歡呼…… “風云三號”順利升空后,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的航天人心情最激動。他們克服汶川地震災害的影響,化悲痛為力量,建功崗位、報效祖國的感人故事層出不窮!
今年以來,南方雨雪冰凍災害天氣剛過、汶川大地震又至,給災區人民群眾帶來重大財產損失、人員傷亡和無盡的傷痛。被譽為“爭氣”星、“鼓勁”星、“奧運”星的“風云三號”氣象衛星的成功發射,恰逢其時,一掃陰霾。
震驚,173名參試人員家中受災
地震。地震!
5月12日14時28分,正和同事一起執行“風云三號”任務第一次火箭推進劑加注演練的加注手田華,突然感覺全世界都在晃動:地震了!
傍晚,完成演練任務回到宿舍,打開電視,田華難以置信:地震,發生在自己老家!打電話給家里,不通;撥給親朋好友,還是不通……
田華迅速向上級報告……
情況很快匯集。和田華一樣家住地震災區的參試人員,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共有173人。
幾天后收集的情況表明,這173人家中房屋在地震中都有不同程度損壞;處于重災區的有27人,其中有4人與家人失去聯絡。
與此同時,另一份報告也呈到了中心領導案頭:173名家中受災人員中,有147人定位在發射任務一線,其中59人是重要、特殊崗位。
面對突如其來的地震災害。中心黨委“兩急”:一急任務當前,必須盡快穩定人心,確保發射不受影響。二急災情嚴重,必須盡快拿出有效措施,幫扶家中受災人員,全力支援災區。
此時,家中受災人員也面臨“兩難”:家鄉遭受地震災害,家人生死未卜,急需回家探望;“風云三號”任務箭在弦上,更需堅守崗位。兩難面前,如何抉擇……
溫暖,516萬愛心捐助撫慰心靈
“兩急”、“兩難”面前,中心黨委形成共識:竭盡所能,支援受災人員,支援抗震救災,給受災人員提供堅強的精神依托、心理依靠和物質支撐。
各單位迅疾開通“災情專線”,向災區政府了解地震災害情況,為家庭受災人員提供災情通報,防止因信息不暢導致他們擔心和焦慮。各級骨干,與家庭受災人員結成“對子”, 通過談心、聊天等方式“一對一”地做好思想工作。
愛心捐款活動迅速展開。1天不到,中心就收到了現金130多萬元。隨后,中心廣大黨員還掀起繳納“特殊黨費”的熱潮,交納錢款386萬余元。在用好上級下撥救助金的同時,有的單位還自籌資金對家中受災人員進行了補貼。
中心還充分運用各新聞媒體關于抗震救災的新聞報道開展教育,讓大家深切感受黨的堅強領導、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人民軍隊和災區人民的奮力拼搏,進一步增強戰勝災難、重建家園的信心和決心。
地震無情人有情,大災之中顯大愛。地震災害中,房屋倒塌、父母被埋4天后才被救起的光纜專業負責人唐祖貴,動情地說:“我一定牢記黨和人民的恩情,用干好本職的實際行動為抗震救災貢獻自己的力量!173名家中受災人員也都很快走出地震陰霾,堅守本職崗位,全身心投入到衛星發射的各項準備工作中。
奮起,2000多個專業崗位共戰“風云”
災情凝聚人心,有愛就有力量。中心廣大科技人員和勤務保障人員堅持弘揚抗震救災精神,集智聚力、眾志成城,以奪取衛星發射任務全勝的優異成績支援災區。
“風云三號”氣象衛星發射需要火箭研制單位、衛星研制單位、氣象用戶和中心等“四方”合作,涉及發射、測控、通信、氣象、勤務保障等5大系統的2000多個專業和崗位。
按照衛星任務的“競爭上崗”程序,各崗位各專業立足發射實戰,從嚴、從難抓好針對性訓練和發射任務戰前考核,確保參試人員的定崗質量。
按照衛星發射技術與管理問題“雙歸零”標準,各專業人員反復進行崗位自查、專業互查,堅持做到不漏測一個數據、不忽略一個疑點、不放過一個隱患。5月的發射場天氣多變,供電安全存在諸多隱患。供電專業負責人梁建忠帶領20多名骨干,連續10天奮戰在巡線一線,對30余條供電線路進行全面檢查,確保供電線路暢通無阻。
按照各單位、各系統、各專業“無縫對接”的要求,中心上下攜手同力,先后7次進行聯試聯調,把所有問題和隱患都解決在衛星進入臨射狀態之前。5月25日,組織各參試單位進行第一次模擬發射,中心所有崗位和專業全部實現零故障、零隱患、零差錯,達到了“隨時下達命令,當即便可發射”的要求。
5月27日上午,伴隨著一聲巨響,“風云三號”氣象衛星如期發射,在湛藍的天空劃出一條美麗的弧線……
航天人在太空中再次寫下了對祖國的忠誠!(完)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