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日本國際救援隊一行二十余人到達中國四川北川地震現場——北川中學,利用國際先進的探測儀器與中國兩支救援隊分別挖掘廢墟,救援受難學生。經過共同探測,在沉入地下的樓層內發現有三個生物體存在,但挖掘極為危險和困難,生者生命渺茫。當日,日本救援人員至少在此挖出一具尸體,中國救援人員至少在此挖出八具尸體。圖為日本小隊在工作中。 中新社發 鄒憲 攝
|
5月18日,日本國際救援隊一行二十余人到達中國四川北川地震現場——北川中學,利用國際先進的探測儀器與中國兩支救援隊分別挖掘廢墟,救援受難學生。經過共同探測,在沉入地下的樓層內發現有三個生物體存在,但挖掘極為危險和困難,生者生命渺茫。當日,日本救援人員至少在此挖出一具尸體,中國救援人員至少在此挖出八具尸體。圖為日本小隊在工作中。 中新社發 鄒憲 攝
|
(聲明:此文版權屬《國際先驅導報》,任何媒體若需轉載,務必經該報許可。)
不拋棄,不放棄!
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這是足以令每個中國人都為之震撼的一幕!5月17日早晨7點30分左右,四川青川縣喬莊鎮一處倒塌的六層樓廢墟旁,31名全副武裝的日本搜救隊員分成兩列,集體向兩名中國遇難者遺體默哀。經過14個小時的努力,他們最終還是沒能挽回這兩條年輕的生命——一名27歲的女性宋雪梅和她剛出生75天的女兒。
雖然宋雪梅的母親——55歲的張香玲一再表示“非常感謝日本隊員的辛勞”,因為他們令她“有機會最后看到女兒一面”,但日本搜救隊員們仍掩飾不住內心的失落。“我們感到很遺憾,想找到生還者,哪怕一名也可以。”日本海上保安廳的大川雅史面色嚴峻。
這是汶川大地震后第一支抵達災區現場的外國救援隊,也是新中國歷史上迎來的第一支國際救援隊。從5月16日凌晨3點抵達成都,到18日下午3點,《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已經跟隨日本救援隊在四川度過了60小時難忘的日子。
“從沒見過這么慘的搜救現場”
5月18日上午,暴雨過后的北川縣曲山鎮,夜里很低的氣溫隨著太陽的出現迅速上升,天氣突然熱了起來。
二十余名日本救援隊員正在位于禹龍街的北山縣規劃建設和環境保護局所在的建筑內工作,3只搜救犬在廢墟上面來回穿梭,綿陽消防支隊的工作人員在旁邊負責協助。
這幢七層建筑下面的五層已經完全坍塌,地面上可以看到的其實是最高處的兩層。日方隊員決定把廢墟清理開,然后再利用生命探測儀進行更精準的探側。就在規劃建設和環境保護局對面,北川中學新校區的建筑已經被滾下的巨石壓塌。但在校門口的旗桿上,一面五星紅旗仍在陽光下迎風飄揚。
與此同時,在距離曲山鎮2公里的北川中學老校區,另一隊日本救援隊隊員正在那里展開緊張的救援工作。這個學校有1500名師生被埋,其中700余人已經獲救,此外還挖掘出了70具遺體,剩下的人則音訊全無。從昨天下午開始,與搜救無關的人就開始撤離,除了來自各地的消防人員、疾病控制中心工作人員、武警和剛剛到來的日本搜救隊專業人員,北川縣城已經幾近于一座空城。
這是日本救援隊到達中國災區的第三天。觸目驚心的災難現場,讓這些“見過大世面”的日本隊員驚詫不已。
“在日本,從沒見過這么慘的搜救現場。”日方搜救人員中島康這樣告訴《國際先驅導報》。其時是5月16日下午,中島康和他的同事們被青川縣喬莊鎮那座六層家屬樓的坍塌現場所震驚。身穿橙、藍兩色搜救服的救援隊員們在殘垣斷壁中奮力工作,而他們的周圍就是布滿裂痕的墻體。不時發生的余震,除了感覺現場明顯的搖晃外,還能聽到街道兩旁建筑物的殘渣落下的嘩嘩聲。
星夜兼程,通宵作戰
殘酷的救援條件只是搜救工作面臨的困難之一,另外一項大麻煩就是長途跋涉的艱辛。
16日凌晨抵達成都后,日本救援隊即星夜兼程,上午9點45分到達距離成都近400公里的青川縣關莊鎮,這里是中方安排指定救援地點的第一站。但由于當地突發山體滑坡,而日本救援隊的優勢是城市救援,于是一行人不得不火速更改地點,又經過了七個小時,才在當天下午3點半左右到達喬莊鎮。
這是青川鎮中醫院的一棟宿舍樓,當日本救援隊趕到時,樓內壓的12人已有9人遺體被挖出,另外三人則下落不明,其中兩個就是前文提到的一對年輕母女。
在確定了大致方位后,隊員們開始圈定警戒范圍,直到傍晚時分,生命探測儀仍未探測到生命存在的跡象。“活要見人,死要見尸。”日本救援隊決定分成三個班次,輪替通宵作業。本報記者在現場看到,特殊照明手電、繩索、探測燈、生命探測儀、小型儀器等輪番上陣,漆黑的夜空中,他們的行動好像在發出希望的光亮。
一位剛剛換班休息的隊員就靠在路邊的廢墟旁,合衣而睡。“為什么不去帳篷里休息?”他們的回答是因為倒班,“我們搜救隊員最大的特點是哪里都能睡著”。
生命的奇跡并沒有出現,14個小時的艱苦作業后挖掘出了遇難母女的遺體。5月17日上午9點多,31名救援隊員從青川趕到綿陽,并在中午時分,與第二批日本救援隊29名成員會合。隨后,60名隊員開始集體向北川進發,直到17日23點左右,才到達北川縣城。
翻譯眾多,裝備精良
“中國發生大地震以后,我在很短的時間內就通過網絡知道了這個消息。”日本救援隊副團長藤谷浩至表示,地震發生后,他就接到了來自日本政府的通知,由他所在的國際協力機構(JICA)負責組織一支日本救援隊,前往中國進行營救工作。但由于災區交通受阻,第一批31人的日本救援隊當地時間15日18時左右才從日本成田機場啟程。
日本國際協力機構的總務課的負責人小野告訴《國際先驅導報》,目前救援隊的60名成員來自日本國際協力機構、消防廳、消防救助隊、警察廳機動隊、海上保安廳等部門。其中第二批隊員中還包括兩名女護士,一位叫他們都是在緊急救援隊的人才庫中登記在冊,同意“如果外國請求幫助,馬上可以趕赴救援”。
“救援隊成員平時就接受系統的救災訓練,只要收到請求,就能保證24小時內整裝出發。”小野表示,這批隊員救災經驗豐富,有曾經參與過1995年阪神大地震救援工作的人員。
在搜救現場,幾名中文翻譯一直跟在旁邊,隨時溝通情況。“隊伍不存在語言問題,因為JICA的三人都能說中文,所以主要由這三人負責和中方協商。應該說是一只和中方能夠充分溝通的隊伍。”小野表示。而《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在現場了解到,中方非常重視日本救援隊來華的幫助,外交部也派了幾名翻譯直接隨隊。
兩支隊伍會合后,日本救援隊的隊伍更顯浩蕩。除了四輛大客車外,還有五輛貨車運送設備。據介紹,此次日本救援隊來華配備了幾大“秘密武器”,分別包括生命探測儀、地震預報器和警犬等等。尤其是三條救災警犬中包含一條在日本赫赫有名的“英雄”,它曾在日本新澙大地震后第五天仍從廢墟里發現了一名女孩。
據本報記者觀察,日本救援隊施救的標準程序是,先用電磁波探測生命跡象,然后再用二氧化碳探測儀確定尸體位置。但到目前為止,無論是在青川還是在北川,尚未發現生命的跡象。
主要伙食是開水泡飯
截至5月18日,比日本救援隊晚到的俄羅斯救援隊已經在都江堰市成功搜救出一名幸存者。這,并沒有動搖日本救援隊的信心和決心。
“我們現在和剛出發時的目標一樣,就是要全力完成好工作,這一點沒有任何改變。”一名隊員告訴《國際先驅導報》。而隨隊采訪的幾天來,本報記者聽到他們說過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為了尋找廢墟中的生命,日本救援隊的確在付出了超乎尋常的努力。5月17日晚抵達北川縣曲山鎮收費站時,天正下著傾盆大雨,中方人員建議他們先住下來,等天亮了再去勘測現場,但隊員們仍決定立即到現場去勘察作業。同樣的故事還發生在兩支隊伍匯合時。17日中午,第二撥隊員趕到時第一撥隊員已經吃過午飯正準備出發,中方安排他們先吃飯,得到的回答是“我們還沒開始工作,怎么能吃飯呢”。
接受中國媒體采訪時,日本隊員的語言都非常樸實,幾乎聽不到任何豪言壯語,基本都是表示自己的任務就是要做好自己的工作,盡全力搜救。盡管迄今尚未有具體的收獲,但日本隊員的嚴謹和勤奮仍給很多中方人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真的很盡力了,他們搜索的路途比其他隊伍更遠,搜索難度顯然更大。”一名隨隊的中方人員如是告訴《國際先驅導報》。
為了保證隊員們的后勤補給,四川省外辦安排了專門的人員負責接洽,但囿于條件所限,中方能提供的補給主要是礦泉水、餅干和一些水果。而自從16日抵達四川至今,隊員們吃飯幾乎沒什么規律。“今天的早飯他們是自己解決的,就是一份一份開水沖泡的米飯,還有罐頭什么的。”本報記者注意到,日方隊員的設備里有一個非常小型的煤氣灶,很小,但可以燒開水,然后沖泡他們隨身攜帶的一種米飯。
在青山縣喬莊鎮,附近的中國居民聽說日本救援隊來了,就將政府發給他們的方便面送了過來,還帶了熱水給隊員們泡面。這是他們當天吃到的惟一一頓熱食。“中國民眾在地震后表現出的團結協作,令人動容。”日本國際協力機構中國事務所副所長藤本正也說。
可能繼續增派隊伍
作為第一支到中國參加救援的國際救援隊,日本救援隊的一舉一動都吸引著國際社會的關注。在救援過程中,很多日本媒體自己租車從成都一路跟隨而至。中國政府首次允許外國救援隊前往災區救援,也贏得了國際輿論的贊許。
5月16日,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王家瑞與到訪的日本前自治相野田毅會談時表示,中方最先同意日本國際救援隊進入四川地震災區是中國信任日本的佐證,他同時向日方表示感謝。與此同時,日本《東京新聞》還注意到,在平時總是相互激烈攻擊的兩國互聯網上,也出現了對于中國的同情和對于日本的感謝。通過救援大地震,兩國之間的國民感情正在發生變化。
根據計劃,日本救援隊將在中國工作一周。而日本國際協力機構總務課負責人小野則向《國際先驅導報》表示,“如果接到中方請求,我們會繼續增派隊伍。”(記者白潔、郭一娜)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