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慘絕人寰的災難過后,任何緊隨其后的“小人物”們表達出的悲憫和關懷,都可讓人讀出“大”與“善”。
許多媒體在報道中都提到:南京江寧區,一位約60歲靠乞討為生的老人,在捐了5元后,又找遍身上的零錢,特地到銀行兌換了一張百元現鈔,放進募捐箱——善良是一種無法言說的美德,老年乞丐的義舉,是震撼,更是瞬間抵達人心的力量。
更大的“善”,是新聞上這種“小人物”義舉的疊加:在成都,有4個月身孕的準媽媽,已在救災現場奮斗了4天以上,總睡眠時間只有10小時左右。在武漢,一對老年夫妻捐出8600元人民幣,而這是丈夫的肺癌手術費。在湖南,幾位高校教授和IT精英連夜加工,制作出四川地震尋親友網,并已正式開始運轉……
像素描線條,也似潑墨大畫,小人物們的義舉,莫不勾勒出悲情5月與悲情汶川,也傾瀉出那些最純凈的人性和現代公民精神。災難面前,生命這么脆弱單;災難面前,人性又這么讓人動容。人的能力或許有大小差別,但對災難的傷害和疼痛的感受沒有差別,繼而表達出的人情關懷和人道精神也同樣沒有高低之分。在本土的災難之上,同胞的哀號之中,這些普通公民的博愛情懷,讓我們溫暖顫栗。
需要禮敬小人物,因為他們的舉動彌足珍貴。
需要禮敬小人物,還因為他們的舉動彰顯出最真切的公共精神。這是團結、仁愛、安危共渡的美德與力量,它歇息于安寧的日常生活里,而又在國家危難時刻蘇醒于眾志成城之中。汶川地震,這種公共精神再次破繭而出,各種小人物義舉的接連出現,正是這種公共精神一個側面的折射。它在災難中凸顯出璀璨光輝,也在災難中更加成熟。有了它,什么都無所畏懼。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都是廣袤大陸的一部分”。拿什么去慰藉、救助那些尚在地獄門前徘徊的受災同胞們?感謝那些普通的小人物,他們的舉動讓我們知道,只要有溫暖,只要有人道,只要有危難相濟,那些災難強加于血肉之軀上、只具自然屬性的、冰冷的傷害與悲痛,終將遠去,終將消弭。
中國,今天請禮敬小人物!(王聃)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