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不只考驗政府,也試煉著中國的公民社會。從現在開始,把在災難中凝聚的善行和公民精神,作為新的起點,整合構建一個國家愛的倫理。
大地為什么裂開?此乃“天問”。一個淚流滿面的中國,一段舉國泣血的日子,中國仰天而問,中國舉國哀悼。
“汶川大地震遇難同胞網絡公祭活動”昨天14時28分正式啟動;顒咏Y束后,專題網站將豐富內容,建成“汶川大地震紀念館”,在網上長期保留,永遠紀念。
哀悼是一個經歷災難的民族對死者的尊重、對生者的負責。網絡公祭活動中,網友們向全體遇難同胞敬獻虛擬的鮮花,以表達深切哀悼和緬懷;給遇難同胞家屬寫信留言,以表達深摯的慰問和撫慰,幫助他們盡快走出大災的陰影。
這是互聯網時代,在重大災難面前,中國網民第一次通過網絡公祭,表達對死者的緬懷和敬意,對重建家園的祈愿。這是現代文明時代的一次網絡公祭,表明了互聯網對公民社會活動領域的擴展,它對公民社會所必需的參與意識、自治理念和自主能力的培養具有深遠意義。每一次災難都是對公民精神的試探,這一次,于巨大的傷悲之中,在網絡信息的海洋中,我們也更深刻地體會到公民社會的成長。
互聯網見證著災難中公民精神的提升,互聯網表達著悲憫、傳遞著溫暖、釋放著冷靜和堅強。公祭活動中,人們繼續要求捐款和獻血,有些網民關切詢問領養地震孤兒的途徑。他們深信,如果有足夠的收養能力,為什么不去做呢?領養一個在災難中失去雙親的孩子,就是擔當了國家的苦憂。
災難不只考驗政府,也試煉著中國的公民社會。那么,就從現在開始,把在災難中凝聚的善行和公民精神,作為新的起點,整合構建一個國家愛的倫理。我們常說“化悲痛為力量”,如果真的想化悲痛為力量,就把這場苦難化為一次洗禮。你,每一個中國人,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從現在開始向逝者默哀、對生者負責。
公祭中,人們哀悼死者,為亡靈默禱。愛中華者,當為中華哀,為同胞哀。天府沃野的川北山河頓成人間地獄,那一片廢墟、尸骨和傷痕累累的故土,鐵石心腸者也為之動容。你們走好了,向日葵下的父老鄉親和孩子。5月12日,面對這一頁日歷,蒼天也在哭泣,在那遙遠的天堂,傳來你們動聽的川北鄉音。愿你們安息長眠,請放心,滿目瘡痍的家園會有大地春回的一天,孤兒和鰥寡也將憑著生命的韌性站立于天地人間,生活將繼續。
公祭中人們呼吁,從此以后,把學校的教學樓建得更堅固一點。請把有限的財力優先投入到最應該投入的學校和醫院,請把最為安全的環境與設施讓度給孩子!霸俑F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要從此后真正變為中華民族的生死誓言。
在公祭活動中,人們祝福中國大地從此風調雨順。然而我們也要記住,汶川地震和年初的華南冰雪災害,乃至整個自然界出現的反饋信息,也在強烈地暗示著每一個中國人,請尊重自然。惟其如此,天、地、人才能真正抵達和諧之境。
凝望父老鄉親們蒙上厚厚灰塵的臉頰,傾聽剛剛從無邊黑暗中死里逃生的幼童的哀啼,然后,讓我們不遺余力地救災吧,不遺余力地捐助吧,不遺余力地一起捋起衣袖重建家園吧!災難里孕育著社會進步的可能,災難也可能拆解原來的社會藩籬。那么,就把災難當作一個起點,從現在開始,堅韌向前。
□謝青桐(江蘇 學者)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