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競爭新取向的制度歸屬
——訪北京大學電子政務研究院院長楊鳳春
干部隊伍建設和管理存在哪些不足
人民論壇記者:目前,在干部隊伍建設和管理上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就要把對各級官員德性與行為的鑒定權、評價權賦予群眾。我國的干部隊伍建設和管理體制現狀如何?
楊鳳春:迄今為止,我國各種各樣有關官員管理和激勵的政策措施不斷推陳出新,但效果卻并不理想。在官員選任和日常監督評價方面,公眾的知情權、發言權和參與權并不能得到最好的保障。官員德行與行為的鑒定權、評價權相對集中、單一。因此,官員的責任取向和職業競爭指向集中在那些有權決定其職業生涯和命運的極少數“上級”身上,一些官員為了謀官保官,唯上司之喜好而喜好,熱衷于面子工程、政績工程也就不難理解了。
顯然,當官員職業發展路線難以受到公眾利益和選擇影響時,官員的謀職升官也就一定會游離于公眾利益與選擇之外了。在這種情況下,本來應當以群眾利益為依歸的官員行為也就會越來越遠離群眾利益,而更多地以上司的、小集團的偏好和利益為依歸,最終會以自己的利益為依。官場風氣因此敗壞,干群關系的基礎因之受到嚴重傷害。
公開述職切中目前官員管理制度的要害,應被寄予厚望
人民論壇記者:近幾年來,一些地方政府利用電視、網絡等媒體,開展黨政官員公開述職活動,讓官員從辦公室走向攝像機,從向上司匯報變為同時向觀眾“介紹”,讓官員、政府的公務活動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公開性”。其重要意義在哪?
楊鳳春:我認為只有把話語權、選任權回歸更廣大多數的社會成員,才能把目前以“上司滿意度”為核心的官員選拔和評價路線轉變到以“群眾滿意度”為重心的立場上來;才能讓那些習慣于走“上司路線”的官員重新走回到“群眾路線”上來;才能把官員從“結上司之歡心”式的私人化官場競爭中解脫到以“為人民服務”為取向的程序化、大眾化、簡單化的公共競爭中來。
同樣不容忽視的是,全面、系統改革目前的官員評價和管理制度,決不會一蹴而就,尤其是在缺乏適當的觀念和制度基礎的情況下,這樣的改革面臨的困難和各種各樣的障礙會多得超乎普通人的想象。
因此,所有從現在開始、從身邊開始所進行的力所能及的、旨在改善中國現有官民關系的、有助于打破目前單一集中控制模式的、能夠擴張公眾影響官員選任和評價能力的各種各樣的方法和措施,總體上都是值得嘗試和得到社會肯定的。從這個角度看,電視述職、網絡對話等措施和形式,盡管還不具有普遍性,但因其切中了目前官員管理制度的要害,同時又具有一定程度的破除官場神秘主義的內在品性,因此不僅具有積極的意義,而且還可以被寄予承擔未來改革中國官員選任和評價制度重任的厚望。
如何賦予公開述職真正的生命力
人民論壇記者:當我們把述職理解為內在的、具有改革目前官員選任和評價制度功能的制度性變革措施的時候,是否更應當在看到其本質上具有積極意義的同時,也看到其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地方?
楊鳳春:的確是這樣,我們目前所看到的諸如電視述職之類的活動,其形式相對單一、內容相對簡單。有些話題是以官員為本位而單方面設定的,述職渠道是單向而不是雙向交流的,平臺是非正式的等等。也存在一些地方將具有重塑政府與公眾良性關系、具有重大政治功能和意義的“公開述職”,功利化、工具化地定位為廉價的、打造“城市名片”的政府公共關系“炒作”活動。這是關系到目前形形色色的述職活動建設能否可持續存在和健康發展下去的重要問題,也是關系到未來官員選任和評價改革的大問題。
人民論壇記者:電視述職這種形式能在多大程度上賦予公眾評價與監督官員的實際機會與影響力?這樣的述職是否真正具有長遠的考慮與制度化的決心?
楊鳳春:肯定公開述職的形式,需要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公開述職活動的內容、程序和細節,如此公開述職的形式才能夠具有真正的生命力。以官員述職而言,委托官員職務、賦予其職責的是各級人大,而各級人大的政治基礎是選民,是真實、具體的老百姓,因此官員履行職務的報告,從制度和程序的角度看,聽眾應當是選民和本地、本選區的老百姓。顯然,真正的官員述職應當是官員向自己的直接或間接選民、老百姓匯報,而不應當是一般性的、具有宣傳意味的電視秀,其基本聽眾也不應當是并無具體所指的電視受眾。
其次,官員述職的最佳場所應當以各級人大和選區為基本單位,而不應當僅僅停留在電視和媒體的層面。事實上,政務公開意義下的述職者應當是走到選民中間去的“活”人,而不僅僅是可以隨時播放的“音像”,如此才能形成改變官場風氣的政治“氣場”,官員也才能夠找到真正的職業生涯的泉源活水。
第三,述職應當名實相符,而不應是變相的“自我表揚”和“自戀”,更不能是反客為主的、居高臨下的“做報告”。為了做到這一點,讓選民、老百姓隨時對官員的“述職”進行質疑和辯論,是必不可少的。 (楊軻)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