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載風廓線雷達、氣象監測車、人工增雨火箭發射車……一些用來監測氣象的專業設備,在昨天舉行的氣象開放日活動中,向市民撩開了神秘面紗。
氣象專家表示,類似今年在我國南方地區發生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的極端天氣還會高頻發生,維持地球生態平衡已經刻不容緩。
嚴重雪災之后市民興趣更濃
昨日是“世界氣象日”,今年的主題是“觀測我們的星球,共創更美好的未來。”
記者在昨日舉行的氣象開放日現場看到,市民可從氣象觀測、氣象通訊、產品生成等方面了解氣象科普知識。例如,天氣預報是如何制作的,凍雨天氣是怎樣形成的,怎樣觀測天文氣象。許多家長趁周末帶小孩來參觀學習,現場的學生普遍對專業的氣象監測儀器比較感興趣,圍著在場解說員問個不停,有的還現場模擬了天氣預報員播報天氣。
來自先烈東路小學的一位小朋友認真地把各種風速表示符號記錄下來,向現場的專家們請教。一些氣象志愿者、老氣象員還向專家出謀劃策,提出了一系列改造惡劣天氣的方法,雖然想法有點天馬行空,但有關專家認為,今年雪災之后讓更多市民對氣象產生興趣,這有利于氣象知識的推廣。
研究采取措施
減少灰霾天氣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市民最關心的是全球氣候變暖對生活、生產所帶來的影響。對此,廣州市氣候中心的研究員吳兌解釋說,氣候變暖對生態系統影響比較大,熱帶果樹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失,許多植物凍死嚴重,嚴重影響了產量。他還表示,類似今年在我國南方地區發生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的極端天氣還會高頻發生,維持地球生態平衡已經成為了刻不容緩的事情。
此外,有市民擔心灰霾天氣在亞運會期間會不會給比賽帶來不便,廣州市氣候中心的研究員王春林說,近年來隨著工業的發展,機動車輛的增多,污染物排放大量增加,直接導致了能見度降低,使得整個城市看起來灰蒙蒙一片。廣東省氣象局正在研究采取必要的措施,大力改善廣州的空氣質量以減少灰霾天氣發生,將亞運會辦成“綠色亞運”。 (許力夫 麥麗欣 楊綺薇)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