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三月十六日電 題:網絡解民意
中新社記者 賈靖峰
今次兩會,網絡民意不同以往,有“匯”,亦有“解”。因為有網,中國人愛“說”了;因為有網,中國人不再僅從一份《參考消息》中“放眼世界”;因為有網,中國人愛上了這場政治盛會;因為有網,中國的官心、民心近了。
去年兩會,一語“網絡民意匯入中南海”紅遍大江南北,那時,中國的網民數量是一點三七億;今春,網民數量已增至二點一億,各大網站“我有問題問總理”的“傳統節目”不僅點擊率創下天文數字,貼文亦創下百萬條新高。
一曰“解渴”。網上熱點上會,會上熱點上網,通過網絡看兩會的人數最多,人們從網絡獲得的兩會消息最快,“網上”二字成為代表委員常用語,“富人減稅”等熱點皆因網而起,不少記者上網尋找提問線索。這是一年中人們與代表委員官員最貼近的時間,民可解抒胸臆之渴,官可解查民情之渴。
二曰“解情”。“鐵娘子”吳儀兩會后將卸任,無數網友深情挽留:“實在不忍看你頂著滿頭華發滿世界飛行,但我們怎么可能忘記你,能否別退休?”三月五日周恩來誕辰一百一十周年,簡單搜索,僅網上紀念館就有三家,獻花留言更無以計數,情之切切,令人動容。
三曰“解悶”。會議文件歷來難避沉悶,同樣是說雪災,看股市,網言道來卻頗生動:“幸福的最新定義——床上無病人,牢里無親人,手中無股票,京廣線上無熟人。”寥寥幾語,說盡民之喜憂;看似解悶,實則切中兩會焦點。
四曰“解惑”,網上有問,亦有答,部委官員上網互動,有官員干脆開博答疑解惑。廣東省委書記、省長上網“歡迎灌水拍磚”。廣東衛生廳副廳長在博客內發布視察南粵冰災照片,“隨從撐傘”一幕被網友質疑,他當即坦承“總理都親自打傘,我這小小官有什么理由讓人打傘?”
五曰“解氣”。“反腐老兵”,國家預防腐敗局副局長屈萬祥兩會上拋出反腐“硬話”,痛斥鄭曉萸、鞭撻拖欠農民工工資、直陳反腐決心。對害群之馬的痛恨,總能博得網上廣泛共鳴,網友交口稱贊,連呼“解氣”。
六曰“解決”。有人嘆,網上提問若都讓總理去解決,一萬個總理也忙不過來。可喜網言焦點所指,均能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尋到答案。今年某網還有新欄目“我給總理支一招”,留言數超過“我有問題問總理”,所提建議細分到各部委,一部委設一留言板,為國解難題,百姓智慧作用日彰。
民意是什么?是散在的公眾意志。即便西方人有“大選”,亦是“群體”行動,能讓任意一個人的聲音舉世聽聞的,非互聯網莫數。外間有人質疑中國的民意表達,他們尚未明了,今日中國人不僅有報紙、有電視、有廣播,還有互聯網。據預計,今年初,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互聯網使用國,世界再無他國如中國一樣擁有如此龐大的互聯網絡。
胡錦濤總書記曾說:“我經常上網了解民眾意見”,溫家寶總理記得網民的那句話:“總理的心究竟同我們有多近?”。
“網”之深意,恐不在民意一朝得“匯聚”,而在民意長久得“疏解”。一“網”情重,中國人自知其福。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