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密人員受到處分
調研工作高度保密,且非常低調,但泄密還是發生了。1996年春天,香港的報紙發布了一個消息———內地準備設立重慶直轄市,連區劃示意圖都刊登了出來。“跟后來公布的一致。”孫秀東回憶,這讓調研小組的工作一度很被動,不久,泄密事件水落石出,原來是某地方報紙的負責人違反紀律走漏了消息。該負責人因此受到處分。
泄密事件基本上未影響重慶直轄的進程,調研論證工作完成后,1996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通過了重慶市改為直轄市的方案。隨后,籌備組建重慶直轄市的工作開始。是年9月,蒲海清調任重慶市代市長,萬縣、涪陵和黔江開始交由重慶市代管。
蒲海清認為,重慶直轄是中央的決定,而三峽移民是關鍵因素。資料顯示,整個三峽庫區的移民,80%屬于重慶。
上世紀80年代,鄧小平提出可以把四川分為兩個省,解決“面積太大、人口太多、不便管理、不便發展”的問題。1994年,三峽工程上馬。次年,李鵬考察三峽工程時提及鄧小平的設想,表示可以考慮據此設立重慶直轄市。
1997年2月,重慶設立直轄市已是萬事俱備,李鵬代表國務院向全國人大提出《關于提請審議設立重慶直轄市的議案》。國務委員李貴鮮在闡釋這份議案時,總結出重慶直轄的三大作用,除了統一規劃、安排、管理三峽工程建設和庫區移民,還包括減輕四川省人口過多和行政區域過大的發展壓力,以及發揮重慶的區位優勢和輻射作用,帶動西部發展。
三座大山和“三最”
1997年6月18日,重慶直轄市正式掛牌。“像個大縣城。”蒲海清形容,剛到任時的重慶缺乏活力,交通擁堵,城市環境差。商場晚上七八點就熄燈關門。1997年春節,他帶著主城區的書記、區長上街查衛生,撿垃圾,讓他們上電視向公眾承諾,解決“臟亂差”現象,并請電視臺監督。
為了改善城市環境,激發市民熱情,重慶市政府還采納建議,決定拆掉人民大禮堂的圍墻,建設人民廣場。由于財力緊張,政府號召市民捐款,“有孩子捐出了壓歲錢。”蒲海清介紹,政府一共收到捐款近千萬元。1997年重慶直轄市掛牌前,占地2.3萬平方米的人民廣場用兩個月時間建成。廣場一側專門樹立紀念碑,記錄這段歷史,并刻下捐款超過千元的市民名單。
“困難太多了,不是一般的困難。”蒲海清面臨的挑戰不僅僅是城市環境,更在于背后的經濟因素。40萬下崗職工、103萬移民、300萬貧困人口,這在直轄伊始,被稱為重慶發展道路上必須翻越的三座大山。1996年,三大直轄市上海、北京、天津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分別比重慶高5倍、3倍、2.9倍。與它們相比,重慶有“三最”———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窮。
解放思想、加強改革,是蒲海清的對策。他回憶,直轄后第一件事,就是組織全市干部學習鄧小平南巡講話。
下一步“暫無秘密”
“不可同日而語。”1999年離任后,蒲海清還不時回重慶。說起十多年來的發展,他只列舉了一組數字:直轄之初,重慶的高速公路不到90公里,如今已超過1000公里。不只是高速路的長度在變。1997年,從重慶最邊遠的縣城出發,兩天才能到達市區,現在不超過8小時。
重慶直轄10年后的2007年,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重慶市城鄉總體規劃(2007—2020年)》,明確重慶是我國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中心、國家重要的現代制造業基地、綜合交通樞紐、城鄉統籌的特大型城市。另據今年初重慶市兩會公布的數據,三峽重慶庫區的百萬移民工作已基本完成。
“如果不直轄,重慶也會發展,但肯定不如現在。”渝中區居民小澤形容,重慶現在很“洋氣”,他跟別人提起家鄉,比以前自豪了。
回顧改革開放以來的行政區劃史,1988年設立海南省,1997年設立重慶直轄市,香港、澳門相繼回歸后成立特別行政區。這是改革開放30年間,中國省級行政區劃的4次變更。
有媒體分析,改革開放以來的地方行政區劃變革,經濟因素成為決定性的價值標準,重慶直轄“顯然是經濟主導的行政區劃變革案例”。
像重慶在高度機密中籌備直轄一樣,下一步中國是否還有重大行政區劃變革的“秘密”?孫秀東說,“如果有也不能說,當然,目前是沒有這方面的規劃。”(記者 白杰戈)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