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前首富張茵在兩會上強烈呼吁修改《勞動合同法》,刪除其中有關無固定期限合同的條款。她態度堅決,連續約見媒體,一再表達強硬立場。圍繞張茵剽悍的言論,擁護者和反對者云集,形成的論戰已呈白熱化。勞動保障部前日重聲回應:目前對該法“應是執行而不是修改”。不止于此,工會組織也高調參與“反擊”。昨日,廣東省總工會專門召開新聞發布會,反駁張茵的主張,并邀請她公開論辯。至此,《勞動合同法》牽涉的各方代言人基本到位,論辯仍在繼續。
歷史地看,在兩會平臺上展開的本輪辯論是有淵源的。它延續的是華為公司裁員事件的脈絡。在《勞動合同法》實施前夕的這場風波中,由于工會有傾向性地迅速介入,并基于勞方權益向華為等企業施壓,資方真實的吁求沒有得到充分展開。而這次,憑借張茵的主動謀劃,資方對新法的最初質疑又重新聚集起來,并竭力發酵,強化了表達的范圍和程度,促使反對《勞動合同法》的輿論規模躍升至最高峰。
隨著越來越多的委員代表、政府部門或工團組織卷入論戰,新法的捍衛者和反對者都以同樣激烈的批判來評說對方。捍衛者認為對方誤解了法律的好意,反對者則對此不屑一顧。廣東省總工會的新聞發布會指責道:張茵等企業老板對新法的看法其實并非是“誤讀”,而是“責難”。其實,這一觀點不無道理。評估這場新的論戰,需要一種超脫的解讀姿態,糾纏在《勞動合同法》本身的優劣上是不夠的。這已不是新法是否優質的問題,而是要不要新法的問題。
必須要承認,張茵與她的反對者不存在辯論的共有原則,他們所秉持的立場是有落差的。所謂“誤讀論”只是捍衛者一廂情愿的理解。相較于零散的雇工,資方所擁有的律師團足以極其精細地“肢解”《勞動合同法》,讓企業家清晰了解全部的利弊!盁o固定期限合同”并非“鐵飯碗”,企業用工不會因實踐新法而大幅提高,投資環境和就業也不會受到影響……這些捍衛者認為資方容易“誤讀”的主要部分,資方恐怕一清二楚。因而,對張茵們宣揚新法的利益,希望對話,試圖以此轉變他們的立場很可能是無效的。
張茵作為資方激進的代言人,只會根據自身的用意,假裝無視新法中有價值的東西,而執著地“咬定”預設的目的,做最頑強的宣告和游說。對張茵們而言,《勞動合同法》并非僅是要追加勞保等支出那么簡單,新法實際上從內部切斷了張茵們調整用工格局的權力,并迫使他們向政府讓渡這一權力。《勞動合同法》意在重建(官方用語是“規范”)勞資關系,張茵們希望的則是維系原貌。對新法真正的理解加重了張茵們在這方面的擔憂,恐懼讓他們選擇除了協商之外的最后一個立場,那就是反對,反對。
盡管張茵反復陳述,希望將反對立場與自己企業的現實聯系在一起,但這絲毫不影響她背后的論說邏輯。這種邏輯寓示了新型的資方認知,亦即:企業的發展除了援引政策的扶持,在其強大之后,還需直接對立法和法律變更予以影響。如果法律環境變化,自身又不愿或不能變,那么就反過來克制法律,以反對的實力換取發展的空間。當公眾輿論的大部分焦點集中在如何勸解張茵相信新法的好處時,而張茵想到的是整個法律可被扭轉的可能。由此,不是張茵誤解了法律,而是公眾誤讀了張茵。
張茵并未迷路,她清楚地知曉反對立場指向哪里。勞動保障部的表態看似斷絕新法短期內修改的可能性,但從遠期看,“軟化”新法的希望依舊沒有消失。國情約束下的新法律,各省要制訂它的實施細則,更繁瑣的司法解釋也會后續出臺,司法判例指引的審判方向感等。諸如此類的可能充滿戲劇性。而在兩會這一最高等級的場域下,揚聲反對,輿論紛紜,游說選擇了最佳的“窗口期”和上乘的平臺。即使從任何一方的意愿看,各自“理想中”的《勞動合同法》都沒有取得最后的、最確鑿的勝利,但張茵們輔以剽悍的舉動,已突破了對新法的齊聲頌揚。
一部暗含了補償和怨恨的新法,正經受撕裂的陣痛,被朝著相反的方向拉扯:勞工于謹慎的歡呼中夾帶著猶疑,號召同人聚集法律的屋檐下,而另外的人卻因憂愁而籌劃著一場告別。哪一方都不愿主動撤退。那些不滿被論戰的火光所照亮,抗衡會是允諾的新開端嗎?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