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廉政瞭望》報道 近日,十七大代表、湖北隨州市委書記、馬明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隨州市自2000年成為地級市起,便開始進行大部門制的探索和實踐。因為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大部門制,因此隨州市這項7年前開始的改革,走進公眾的視線。但是,據記者了解,隨州在實踐的過程中,卻幾經反復,因為不少部門要求從大部門里分離出來,市級機構由最初的55個反而增加到了64個。
升為地級市時改革
隨州編委辦主任夏明遠對記者說,當初隨州的“大部門制”改革之所以能夠順利起航,因為具有“先天優勢”。因為2000年6月25日,隨州由原來的縣級市升格為地級市,從“新”開始,改革因而能夠輕裝上陣。“像隨州這樣條件的地方全國很多,但搞改革的只有隨州一家。”
2000年出臺的《隨州市直黨政群機構設置及人員編制方案》,基本思路是“合并同類項”:職能基本相近的單位能合并的盡量合并設置,職能銜接較緊的單位采取掛牌設置,職能交叉的單位能不單設的盡可能不單設。于是,統戰部、民族宗教事務局、臺灣工作辦公室和臺灣事務辦公室合并成一家;市檔案局與市檔案館、市黨史辦、市地方志編纂辦公室四塊牌子、一套班子;文化局、文物局、體育局、新聞出版局合并統稱為“文體局”。
隨州不僅在黨政機關設置上大動干戈,同時還嚴格控制事業單位的規模。夏明遠自豪地說:“同級市一般有300多個事業單位,我們只有120個。”
方案很快通過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批準,于當年11月初實施。新成立的隨州市設置了55個市級機構,比其它地級市少設11個機構(黨委2個、政府3個、群團4個、直屬事業單位2個)。
改革7年部門多了9個
但現實是,大部門制在過去的7年中,因缺少各方面支持,顯得步履艱難。
據介紹,在各種壓力下,改革成果被逐步蠶食,原先的機構體制開始反彈。最初“分離”的是科協。在2000年,科協被合并到科技局中。但2005年市科協換屆選舉,在向省主管單位遞交方案后不予批準,理由是隨州科協不是個獨立單位。最后,市里只好將科協與科技局重新單獨設置。
此后,市殘聯、規劃局、宗教局、法制辦等多個機構加入這一“分離運動”。現在,隨州市級機構由最初的55個上升到64個。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即使這樣,相比同級市,隨州還是要少10個左右的機構。
當十七大報告提出大部門體制后,夏明遠認為,這將會促進隨州的改革進一步深化發展。(來源:新京報)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