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一月七日電 (記者 趙勝玉)今天出爐的“環保民生指數(二00七)”表明,中國環境污染嚴重影響健康生活。
由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組織編制的“環保民生指數”,是在國家環保總局指導下推出的中國國內首個環保指數,被譽為中國公眾環保意識與行為的“晴雨表”。該指數在每年年初發布一次,本次是自二00五年以來的第三次正式發布。
據悉,“環保民生指數”同時首次對全國三十一個省會城市的環保意識、環保行為和環保滿意度進行了排名,烏魯木齊、北京和拉薩分別位居環保意識、環保行為和環保滿意度之首,而長春、銀川和蘭州則分別居末。
調查顯示,公眾的環保意識總體得分為四十二點一分,環保行為得分為三十六點六分,環保滿意度得分為四十四點七分。三項指標均不及格,其中兩項僅剛過四十分和一項低于四十分的現實,無疑為中國公眾的環保意識與行為又敲響了一記警鐘。
本次調查結果還顯示,環保意識越高的公眾,環保行為的參與度也越積極;但環保意識與環保滿意度卻呈負相關關系,即環保意識越高,環保滿意度卻越低;環保意識對于環保行為的影響表現得更為明顯。
本次“環保民生指數”特別關注“環保與民生”。調查顯示,環境污染已經對公眾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六成七的公眾對食品安全最不放心、近四成的公眾擔憂“裝修涂料安全”、 百分之二十五點八的公眾對于本地區的空氣質量“氣”憤填膺,百分之四十一點八的公眾把服裝材料污染視為“心腹之患”。
“環保民生指數”首倡者、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表示, 在環境污染已經越來越成為公眾健康的威脅時,保護環境首先就是保護生存權。沒有良好的生態條件或生態安全,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沒有享受的基礎。現實已經說明,公眾參與是推動環境保護的重要動力,如何更好地凝聚這股動力,使其成為政府環境治理的重要補充,是各級政府特別是環保部門的重大課題。
據悉,從二00五年開始,國家環保總局陸續推出了《環評公眾參與辦法》和《環境信息公開辦法》兩部規章,就是希望為公眾的環保參與提供法律平臺。潘岳說,今后我們出臺的一系列法規制度,將進一步為更深層次、更高質量的公眾參與創造空間,從而使生態文明的理念真正在全社會牢固樹立。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