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7日電 美國《僑報》1月5日發表題為《2008,中國民主政治再動身》的社論說,中國所建立的民主機制應凸顯三大價值。
社論原文摘錄如下:
2008年開年第二天,北京官方的《人民日報》正式推出了一個全新的周刊——《民主政治》,從而再度激活被國際社會視作中國最為敏感的“民主”議題。
在首期的《致讀者》一文中,該刊宣稱“以宣傳報道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為己任,聚焦和見證中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進程,推動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發展”,如此高調暢言“民主政治”,這對于中共最高級別的報紙而言,確實鮮見。
聯想到2007年最后一周里,中國最高立法機構以壓倒性的票數通過了“香港可在2017年普選特首”的決定,將香港的民主推進到過去百年來港英政府沒有甚至不敢實施的程度,讓外界有理由相信,中國的民主政治實踐將成為一朵奇葩,在新的一年中綻放。
事實上,自2006年底,半是官員半是學者的中共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俞可平發表《民主是個好東西》至今的一年多時間里,大陸“民主”氣氛甚濃,“民主政治”這個曾是大陸學界和媒體的“學術”名詞,也已成為中共諸多重要文獻中的“熱詞”了。
在去年10月的中共十七大上,胡錦濤的政治報告還首度將“人民民主”視為“社會主義的生命”,將“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列為“中共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一時受到輿論激賞。
執政黨將用什么方式去建立起一種合適的民主機制?中國的民主政治模式應該是什么樣?中國民主化進程會有多快?這些議題在今年更值得期待。
本報以為,在中華民族踏上偉大復興以及推進國家現代化的征程中,中國所建立的民主機制不能簡單定義為“普選政治”,而應凸顯三大價值:
一是保障公民參與政治的公平與有序。公開、平等參與國家政治事務是公民的基本權利,民主機制應滿足全體公民能享受到這一權利,并能保障公民政治參與的有序性。
二是實現利益表達與整合的統一。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經濟體制的變革,中國社會結構正處于轉型之中,利益格局亦正在調整。民主機制應既能及時、有效表達社會各群體利益和訴求,也能有效協調各種利益關系,實現社會的整合,而不是制造社會利益鴻溝、加深群體裂痕。
三是保障政治清明與社會穩定。如何監督執政黨及其政府施政也是民主政治的一大內涵。完善民主機制不僅要促進政府行政高效廉潔、決策科學,也應維護政局穩定和政策的一貫性,最大限度地減少社會內耗,化解各種社會矛盾和沖突。
中國是一個擁有幾千年封建歷史的國家,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積淀既是財富,也讓人有負重感,中國的政治家們推廣“民主政治”雖有近百年歷史,但直到今天,如何培育大眾的“法制觀念”和啟迪“公民意識”,依然是擺在執政者面前的一項要務。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