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環評的立法缺位,必然讓解決廈門海滄項目的爭議變得更加模糊。因為在《環評法》現有的架構下,即便有了規劃環評報告,一方面它不是廈門市規劃審批的必備文件,也不需要通過環保部門的審查環節。在法理上,廈門市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
人們樂觀地看到,落實“科學發展觀”似乎正在廈門的化工項目實施中出現曙光。據新華社報道,12月5日,廈門市正式對外公布由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做出的《廈門市重點區域(海滄南部地區)功能性定位與空間布局的環境影響評價》,并宣布開始進行“公眾參與”程序,廣泛征求社會各界意見。
報告指出“(廈門)海滄南部的發展定位、布局存在矛盾和沖突”,建議“應該在‘石化工業區’和‘城市次中心’之間確定一個首要的發展方向,并相應調整規劃”。盡管報告沒有直接提出對海滄PX項目“搬遷”還是“復建”的具體措施,但態度已經非常明確:“以高質量的居住、商貿為主兼有旅游、文化功能”的大規模的“居住區”和“石化工業區”是不可能并存的。
魚和熊掌不可得兼。廈門究竟應作為人居城市還是應該發展石化工業?如果按照報告的建議行事,勢必要對原有規劃進行調整,也就必然要面臨PX項目“搬遷”或“復建”的選擇,并拿出令公眾滿意的理由。
需要注意的是,這份報告中提出了“規劃環評”的概念。然而,這個被寄予厚望的名詞,面目似乎還不那么清晰。
“規劃環評”,是指對區域發展和城市建設的規劃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目前公眾熟知的“環評”,是對單個項目作出的環評。實際情況是,多個達到標準的項目擠在一起,超出了當地環境容量,或者達到標準的項目,卻被放在了環境敏感的區域(如果PX建在西北荒原,或許是個好項目,但如果建在一個世界性的宜居城市,就未必適當)。近年來發生了因規劃而導致的一系列環境爭議,很大一部分與此有關。
現行的《環境影響評價法》僅僅對“規劃環評”有原則性的規定。據報道,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曾透露,《規劃環評條例》兩年前就已開始運作、原本預計在今年八九月份出臺的立法,由于“利益沖突”———“規劃環評”所注重的長期利益、全局利益,往往與重審批輕規劃的部門利益和“短平快出業績”的地方利益相沖突———尚不能很快出臺。
目前的《環境影響評價法》并沒有明確哪些規劃要編制環評報告書,也沒有提交審查程序。但是,按照目前的“規劃環評”的立法設想,“規劃環評”由法定的規劃審批機關而不是環保部門來決定是否通過,環保總局可以組織一個“審查小組”,但審查小組的意見是否采納,最終由規劃審批機關決定。
如果按這樣的設想立法,未來的規劃環評將處于一個尷尬的局面。負有環保職責的環保部門更像是一個“建議者”的角色,它既不決定環評報告的內容,也不能左右審查小組的意見,更不能直接否定規劃。
這樣,規劃環評的立法缺位,必然讓解決廈門海滄項目的爭議變得更加模糊。因為在《環評法》現有的架構下,即便有了規劃環評報告,一方面它不是廈門市規劃審批的必備文件,也不需要通過環保部門的審查環節。在法理上,這份報告只是一份“建議”,廈門市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
不過,在環保部門無力之余,畢竟還有“公眾參與”的約束:《城鄉規劃法》專門對“公眾參與”有約束性規定。現在,正在廈門進行的公眾參與,尚不清楚10天以后,廈門海滄事件會有一個什么樣的結局;但可以預期的是,規劃導致的沖突,將成為今后一段時間內大中城市發展面臨的迫切問題,而“規劃環評”的命運,將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這些城市的未來。
□山峪河(北京 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