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診室是病人排隊等候醫生,“全球通VIP健康快通道”診室卻是醫生等病人。在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看病的陳先生對此提出了質疑:“這不是浪費醫療資源嗎?”醫院也認為:“醫院雖然背靠政府,但也要面向市場,說白了,就是移動公司租用醫院的醫療資源為他們的高端客戶提供特別服務。”
記者調查發現,近來移動、聯通、金融機構等推出的VIP服務紛紛進入醫院、銀行、火車站、飛機場等公共場所“圈地”。這些機構表示VIP服務是“針對不同客戶群體的差異化服務,也是一種國際慣例”。
這種做法引起了廣泛爭議。法學專家指出,市場經濟的競爭主體為營銷需要推出自身的VIP服務,這并不為過,但如果他們與公共服務機構聯手,性質就有所不同了。
12月6日上午,家住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的陳先生因感冒前往附近一家醫院看病。在普通門診室排隊等候時,陳先生發現他前面還有十幾位病友,而不遠處的“全球通VIP健康快通道”診室卻無一人看病,坐診的女醫生正閑得無聊地看報紙。
“一邊是病人等醫生,另一邊卻是醫生等病人,這不是在浪費醫療資源嗎?”當得知VIP診室不僅免收掛號費,而且還有全程的陪診服務時,陳先生更有一種被羞辱的感覺,“憑什么VIP就可以享受特權?醫院不是明擺著歧視普通病人嗎?”
VIP遍地開花
公共服務場所分出“三六九等”
陳先生的遭遇并非個案。記者了解到,不僅在南昌,全國許多城市的醫院都開設了VIP病房。不久前,中國聯通黑龍江分公司及其合作伙伴黑龍江普科通訊科技有限公司就在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設立了一個近200平方米的聯通健康站VIP貴賓廳。而早在幾年前,中國光大銀行推出“陽光理財VIP卡”時,也喊出了一句響亮的宣傳口號:“到醫院看病不用排隊掛號,只要醫生看完手頭的病人,下一個叫的就是你。”
“您有VIP卡嗎?”這是在很多場合都能聽到的詢問。近年來,VIP在社會上尤其是公共服務領域遍地開花,醫院、銀行、火車站、飛機場……記者注意到,只要是人流密集的公共場所,就會有各式名樣的VIP貴賓廳出現,而“貴賓專享”、“綠色通道”、“健康快通道”等也幾乎成了VIP的標準廣告語。很多提供服務的地方,都能分出個“三六九等”。
浙江廣廈集團江西市場部的經理張衛華告訴記者,他錢包里就有好幾張不同顏色的VIP卡。張衛華說,因為他是全球通VIP俱樂部會員,所以乘飛機坐火車都可以在專門的“移動VIP貴賓室”等候,坐在VIP寬敞的沙發上,看著大屏幕電視,一點也沒有在大廳候車的嘈雜,候車變成了一種享受。同時,由于他也是銀行的VIP客戶,所以在辦理業務時經常會被禮貌地請進一間“閑人免入”的“VIP房間”,在享用香茶的片刻,一切手續都有人幫忙辦妥。
業內人士自揭本質
實為租用公共資源服務高端客戶
“尊貴是一種身份,是無所不在、無微不至的關懷,VIP服務是全球通VIP俱樂部特別奉獻給鉆金卡會員的禮物。”記者在一份移動公司的宣傳小冊上,看到了這么一句“溫馨”告示。
中國聯通公司的服務人員也告訴記者,凡持有“鉆石卡”、“翡翠卡”等貴賓卡的聯通用戶,均可以在不同場合享受公司提供的VIP服務,這是針對不同客戶群體的差異化服務,也是一種國際慣例。“在醫院建貴賓廳是一個創意,醫院享有客戶資源,我們也有客戶資源,把這幾項資源整合到一起,可以實現共贏。”
“不同層次的市場存在,就要滿足不同層次人的需求,需要分別對待。”南昌某醫院一位負責人說。
南昌大學一附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醫務工作者告訴記者,公立醫院雖然背靠政府,但也要面向市場,這是市場經濟的要求。“說白了,全球通VIP通道就是移動公司租用醫院的醫療資源為他們的高端客戶提供特別服務。”
市民看法
不持卡人和持卡人觀點截然相反
那么,什么樣的人才能成為VIP的持有者呢?
記者決定以通訊業服務為例,于是撥通了江西移動公司的客服熱線,7808號服務員介紹說,只有鉆卡、金卡和銀卡用戶才能享受VIP服務,公司每年都會成立專門的評定小組,對上一年度的客戶進行等級評定。她解釋說,1元消費計1分,積分3500至6000分可評銀卡,6000至12000分可評金卡,20000分以上可評鉆卡。
記者對身邊的朋友隨機作了一個調查,發現持有VIP卡和不持有VIP卡的人數約各占一半。對于VIP卡,有截然相反的兩種觀點,反對的人全部都是不持卡的人,而支持的人當中,幾乎都為VIP俱樂部會員。
支持者的理由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公共服務環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公共場所設置VIP貴賓室,就是為了滿足人們不同的需求,飛機上的頭等艙、火車站的VIP通道、銀行的VIP專柜、醫院的VIP病房,這些都是向有特定需求的人群提供高價優質的服務,這也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產物。而反對者的觀點則認為,VIP們非富即貴,VIP就是以金錢換特權,公共服務機構為VIP服務,就是看中了他們腰間的錢袋,以產生更多的經濟效益,這是在人為制造兩極分化和社會的不公平。
學者觀點
VIP監管出現真空亟需立法規范
“移動、聯通、金融機構等市場經濟的競爭主體為營銷需要推出自身的VIP服務,這并不為過,但如果他們與醫院、鐵路、民航等部門聯合,讓這些公共服務機構也為他們的VIP客戶提供特殊的服務,性質就有所不同了。”南昌大學法學院院長利子平認為,機場、車站以及國有銀行、公立醫院等,是依靠公共資源建立起來的公共服務機構,其提供的服務理應為全體公民平等共享,即使將富余的服務資源用于營利,也應以不妨礙、不擠占基本的公共服務為前提。
江西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丁美東也持有相同觀點,他認為,人們對于公共服務的差異化需求是客觀存在的,關鍵是滿足這種差異化的需求是要以不引起公共資源分配不公為前提的。
江西師范大學教授黃育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公共服務機構更重要的是樹立平民意識,而不是大客戶意識,現在各種VIP滲透力很強,附加值也很高,如果讓這些VIP都進入醫院、銀行、火車站、飛機場等公共場所“圈地”,就會分散公共服務資源,也勢必影響普通群眾的利益。“即使要設立貴賓室,也應該將其從公眾服務機構中分割出來,不能一方面享受公眾機構的各種優惠資源和政策,一方面去獲取高額利潤。”
“我國目前對VIP的設置領域、范圍、權利等方面都沒有硬性的法律規定,對VIP的法律監管也處于真空狀態,對在公共服務領域設置VIP的合法性及合理性至今沒有一個評判標準。”江西省社會科學院法學所教授李云龍認為,為保護公共資源不受侵犯,應盡早立法加以規范,填補VIP監管的法律真空。(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