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給大家的錢,即使犯錯誤也沒事。”抱著這樣的心理,夏文清8次虛報冒領工程款45萬余元并先后7次將其中一大半以獎金形式分發給職工。
夏文清是浙江省溫州市龍灣區交通局副局長兼龍灣區公路管理段段長、路政大隊大隊長。從2003年底至2007年1月,他與原公路段路政大隊副大隊長周麗萍、原公路段工程股股長蔡健健一起導演了一幕自欺欺人的“好戲”。
令人吃驚的是,在虛報冒領私分的國有資產中,有事關龍灣百姓生命財產安全、為抗洪防臺修補道路而下發的工程費。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夏文清個人曾被評為抗臺救災先進個人。
如今,“好戲”已經收場,龍灣區人民法院于近日開庭審理了夏文清3人私分國有資產案。但其背后的問題令人深思:夏文清3人為何能在長達三年多的時間里一次又一次成功虛報冒領到工程款?來自內部和外部的監管制約為何失靈?11月27日,龍灣區檢察院有關人士向記者披露了事件始末和產生此類問題的原因。
以“為職工謀福利”名義
虛報冒領工程款當獎金發放
2004年,“實干、可靠、信任”的“朋友”林實成走進了夏文清的視線。
能得到夏文清這樣“評價”的林實成自然有些“不凡”———他先后11次向夏文清送上現金共計38萬元。
夏文清“照單全收”,于是,林實成這樣一個沒有任何資質的承包散戶,承接到了公路段大部分的工程。“投桃報李”,林實成也為夏文清等人私分國有資產“下了力氣”。在夏文清3人8次虛報冒領工程款中,林實成參與了其中的6次。
從2004年7月開始,夏文清利用林實成承建工程之機,先后4次讓林實成按照公路段工程股事先編造好的人工、材料等工程決算單,去虛開材料發票、民工工資單。林實成按照這個方式總共從公路段領取虛報的工程款237181元,均交給了公路段的會計(主要由周麗萍負責)。2005年和2006年,在有關部門要求上報、結算水毀工程經費時,由于公路段并沒有實施水毀工程,蔡健健將編造好的水毀工程材料費清單交給林實成,由林實成配合開好材料費證明,林實成從公路段領取虛報的工程款后,交給周麗萍存入其個人銀行卡,兩次虛報了186480元的水毀工程款。
在虛報冒領工程款后,夏文清3人經私下協商,決定將這些虛報的工程款作為工程結余款,當作獎金發放給段里的職工,并根據段里發放獎金的系數標準進行造冊。從2004年到2007年,6次發放“獎金”260849元,公路段26名在職的干部職工都分到了所謂的“獎金”。其中夏文清分到15792元,周麗萍分到14652元,蔡健健分到13533元。之后,周麗萍收回名冊予以撕毀,妄圖逃避上級有關部門的審查。
檢察官感慨
監管缺位使作案手段簡單“有效”
夏文清、周麗萍、蔡健健3人為何能一次次地成功虛報冒領到工程款?
龍灣區檢察院的案件經辦人認為,此案從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公路段財務制度存在著極大的隨意性及監管的缺位。夏文清等人私分國有資產主要的手段就是虛報冒領工程款,由蔡健健編造虛假的工程款及民工工資,經夏文清審核簽字,周麗萍負責財務轉賬,這個過程中,就公路段來講,財務審批權集中在單位“一把手”夏文清一人手中,沒有其他任何的監督制約機制。而單位的財政權完全控制在“一把手”手中,使得一個單位是否實施犯罪完全取決于“一把手”一個人身上,“一個單位的清廉完全依靠‘一把手’的個人素質,這是極其危險的。”
“就上級有關部門來講,缺乏一種對下撥的財政資金使用情況的審批反饋制度,財務審批上下銜接監督機制、財務審計機制也不到位。夏文清能如此輕易地拿到虛報的工程款,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有關部門僅僅審查賬冊了事。”這位檢察官說,“而周麗萍在發完‘獎金’后,只要撕毀名冊就可逃過檢查,作案手段何其簡單,又是何其‘有效’!”
夏文清曾和辦案檢察官說過這樣一句話:“若是上級部門在年末財務檢查、責任審計中能及時發現我虛報冒領工程款,給職工發福利的行為是錯誤的,我也不致于越走越遠。”
在夏文清作為公路段“一把手”的7年里,他在財務審批、工程承包等事項上,事先根本不召開段務會議、辦公會議商量研究。案發后,公路段的其他領導表示對夏文清虛報冒領工程款之事一無所知。
再加上打著“為單位職工謀福利”的旗號,夏文清更是放開了膽子,以為“分給大家的錢,即使犯錯誤也沒事”。監管的缺失、制約的失衡,使得夏文清更加自如地玩轉手中的權力。
欲鉆漏洞
狡辯虛報冒領款為工程結余款
檢察官對記者說,夏文清一再辯解其發給職工作福利的款項是工程結余款,而不是虛報冒領的工程款。那么,他為何如此在意二者的區分呢?究竟結余的工程款與虛報的工程款又是兩個什么樣的概念呢?
記者從龍灣區公路管理段了解到,2007年以前,浙江省在建設項目資金使用上有過這樣的規定,建設項目資金實行專款專用,但項目竣工后,建設單位實際發生的管理費與按批準的項目預算計算的管理費控制數相比有結余的,可在結余部分提取節約獎,統籌用于單位職工獎勵福利等支出,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設單位建設節約工程的積極性。而虛報工程款則屬于弄虛作假騙取建設資金,是一種違法犯罪行為,根據我國刑法有關規定,這種行為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而夏文清為了達到犯罪目的,偷換概念,并欺騙段里的職工,將虛報過來的工程款當作工程結余款以獎金形式予以發放,且認為這是為大家“謀福利”。按夏文清的話講,“這只是一種財務處理的行為,最多也只是違反財務紀律,構不上犯罪”。
“夏文清3人虛報冒領的工程款項,是龍灣區的工程建設資金和抗臺救災工程款,按規定,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挪作他用或占為己有。而夏文清3人以單位名義中飽私囊的行為,造成了國家財產的流失,侵害了國家財產所有權,嚴重地妨害了國有單位的正常活動,是一種具有腐蝕性和破壞性的犯罪活動。”辦案檢察官說。(陳東升 龍檢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