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25日電 竹子是大熊貓的主要食物,但據中央電視臺報道,四川省林業廳的最新監測數據顯示:該省35個大熊貓分布縣中,近一半發現大熊貓主食竹開花。面積約6.09萬公頃,占大熊貓主食竹總面積的3.5%。
大熊貓覓食范圍不斷縮小
北川縣片口自然保護區位于四川北部,岷山山脈中段,是竹子開花最嚴重的大熊貓棲息地之一,這里生活著約20只大熊貓,主要分布著三種竹子。
海拔2700到3200米的區域是大熊貓經常活動的范圍。以海拔2700米位置為分界線,可以清楚地看到海拔低一些的清川箭竹長勢良好,而海拔更高的缺苞箭竹現已全部死亡。
從海拔2700分界線往上走,隨處可見向四周倒伏的缺苞箭竹和團竹,竹鞭已經呈黑褐色,有的還殘留一些麥穗狀的花。這樣的竹子大熊貓是無法食用的。
報道介紹,竹子一般的生命周期為60年,2004年片口保護區出現了竹子開花現象,并很快向下蔓延,目前保護區范圍內近四成竹子已經枯死。
北川縣林業局副局長任繼紅介紹,以前沒有發生過這么大面積的竹子枯死。按照常規狀態,上面的竹子枯死了,下面的新苗已經又長起來了,通過六七年時間基本能達到大熊貓可以食用的程度。但監測顯示:去年開始,因為海拔2700以上的竹子全部開花,大熊貓的覓食范圍不斷縮小,不得不逐漸向下移動。在下山的途中,人們在海拔2500米位置才發現大熊貓最近活動的痕跡。
位于岷山北部的若爾蓋、九寨溝地區竹子開花情況更加嚴重,四川大學的冉江洪參與了實地調查,當地主要竹種缺苞箭竹、華西箭竹在整個地區開花枯死率超過70%,部分區域高達90%。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四川岷山和邛崍山系也出現箭竹大面積開花,當時曾造成了兩百多只大熊貓的病餓死亡,面對因環境異常變化對大熊貓生存的威脅,讓專家感到擔憂。四川大學生命科學院生物學副教授冉江洪說,這個區域大熊貓密度比較低,范圍比較廣、野外發現病餓死的大熊貓幾率比較難,對個體生存肯定是有影響的。
當地政府積極采取監測搶救措施
報道說,大熊貓主食竹大面積開花的情況已經引起了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他們積極采取措施,保護國寶,絕不讓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悲劇重演。
四川省2005年就制訂了《大熊貓主食竹大面積開花應急處置預案》。 保護區都配備了車輛和必要的藥品等救護設施,一旦發現病餓大熊貓,救護人員會立即出發,原則上能夠在原地救護的,進行救護后放生,如果傷病較重,一天之內就能送往臥龍的大熊貓救護中心搶救。
但專家認為,竹子開花是自然現象,無法人為控制,被動的監測搶救大熊貓只是權宜之計, 大熊貓在尋找新的食物源過程中,遷徙能力強的種群將生存下來,對整個大熊貓種群繼續繁衍有利。解決大熊貓生存的根本辦法是解決棲息地割裂,自由遷移的問題。
人類活動令大熊貓棲息地被割裂
報道說,由于人類活動的影響,一些大熊貓棲息地被割裂成幾個小塊,大熊貓無法正常遷徙覓食,生存會面臨威脅。更為嚴重的是由于開花的竹子蔓延到了大熊貓經常活動的岷山山系片口、白羊、雪寶頂幾個保護區交界的山脊兩側,在竹子更新的六七年內大熊貓可能不會在這里出現,這樣相當于將它們的棲息地分割開,成為互不交流的孤島。進而加劇這里大熊貓種群的衰退。
四川省野生動物資源調查保護站副站長楊旭煌說,岷山山系是現存大熊貓分布最多的山系,在這里生存有大熊貓708只,由于人為活動影響,現在這個區域已經被割裂開來。他介紹,未來將在岷山兩個種群大熊貓最近的地方土地嶺建立大熊貓廊道。
報道介紹,四川預計用十年時間在土地嶺恢復原生植被,建成寬4公里,長20公里的走廊,使得彼此相距僅幾公里,卻無法交流的大熊貓種群可以自由移動,得以更好的生存和繁衍。
目前,四川有野生大熊貓一千兩百只左右,占全國的七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