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0月27日開始,濟南軍區某合同戰術訓練基地,一場代號“鐵拳-2007”、為期7天的復雜電磁環境下的實兵演習悄然打響。演習的主角,就是素有“鐵軍”美譽的濟南軍區某紅軍師。
和以往不同的是,這次演習聽不到猛烈的火炮聲,看不到迎風飄揚的紅旗……一切都是那么平靜。
然而,戰場從不可能有真正的平靜。從覆蓋式干擾、瞄準式干擾到阻塞式干擾,從空中到地面,“紅軍”和“藍軍”對彼此的通信網絡、指揮系統進行猛烈攻擊。電子偵察與反偵察,干擾與反干擾,欺騙與反欺騙……“沉默”的背后,上演著一幕幕驚心動魄的較量。
“中軍帳”里,首長決心圖、“敵”情偵察圖與電磁環境構設圖并列;遠程機動,電子反偵察與反干擾伴隨始終;演習講評,電子對抗成為主要內容……“探索復雜電磁環境下作戰訓練的方法,是這次演習的重點!
濟南軍區司令部軍訓和兵種部部長譚民說,今年是解放軍全軍廣泛展開復雜電磁環境下訓練實踐探索的第一年。此次演習,他們把濟南軍區某紅軍師整個師的實兵演習完全置于復雜逼真的電磁環境下,用部隊演習評估系統進行全面的檢驗評估,這在該師演習史上尚屬首次。這不僅是實戰化訓練的一大突破,也是對該師負責的復雜電磁環境下訓練試點成果的一次集中檢驗。
這里的激戰靜悄悄
山間終于響起激烈的槍炮聲。但對于紅軍師師長楊劍來說,這反倒讓他感到了一絲輕松——昨天一天的“沉默”對抗才真是九死一生。
覆蓋式干擾、阻塞式干擾、瞄準式干擾……紅軍師和“藍軍”在廣闊的天地中,從空中到地面,對彼此的通信網絡、指揮系統發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猛烈進攻,無數由“0”和“1”組成的“數字戰士”,正在陣地上進行著決戰。
這場戰斗,從拂曉一直持續到深夜,雙方拼盡全力爭奪著每一塊看不見的陣地,此消彼長。
紅軍師并沒有落下風,他們充分利用各種制式器材和就便器材,對“藍軍”進行反偵察、反干擾、反欺騙。成千上萬束不同波長、不同頻率的電磁波,組成了一張覆蓋戰場的“天網”。
“電磁對抗作為信息化作戰的標志性行動,從根本上決定著戰場主動權的得失!睗宪妳^某紅軍師師長楊劍介紹說。信息化作戰,最突出的變化是戰場結構不同了,復雜電磁環境從傳統戰場環境要素中脫穎而出,居于主導戰局的顯赫地位。在當代戰場,電磁波已經成為獲取信息的重要媒介和最佳載體,電子信息技術已成為武器裝備的支柱:電子信息技術含量在飛機中已達50%(在B-2飛機中高達60%);在艦船中達25%~30%;在火炮和坦克中達30%;在空間武器中甚至高達65%~70%。聯合作戰、體系對抗、精確打擊所依賴的信息獲取、傳遞、控制、干擾等,絕大部分要通過電磁波這個媒介完成。作戰行動對電磁活動的依賴性越強,制電磁權的較量便越激烈,電磁活動空間在戰場構成中的地位也就越突出。
突出強調復雜電磁環境下的演習,是中國軍隊大力推進從機械化條件下的軍事訓練向信息化條件下的軍事訓練轉變的一個顯著特征。2006年6月的全軍軍事訓練工作會議后,全軍把加強復雜電磁環境下的訓練作為推進訓練轉變的抓手。
今年以來,某紅軍師擔負了總部新裝備部隊復雜電磁環境下訓練試點、復雜電磁環境下通信訓練試點和軍區復雜電磁環境下訓練試點任務。“鐵拳-2007”實兵檢驗性演習,就是在這一背景下舉行的。
多頻共用、改頻換頻、電子佯動、設置誘餌、利用地形實施擺脫……紅軍師官兵們在無形的電磁空間與“藍軍”展開激戰,他們甚至動用燈語、旗語、手語等傳統通信手段,千方百計保證暢通。
但“藍軍”也不可小視。他們充分利用先進的裝備和有利地形不間斷地對紅軍師進行干擾、打擊、竊聽。
“001,0434549!薄八{軍”終于截獲了紅軍師基本指揮所發出的一組信息,可面對這些數字,他們還是茫然,盡管不久前他們才破解了紅軍師的一組數字密碼。
而紅軍師部隊,各單位接收指令后立即行動,戰斗文書迅速下發,政治工作開展得及時有效。師政治部主任黃曉健說:“我們采用暗語通話,不怕他聽去。”
演習前,紅軍師研究制定了12套數字暗語,并約定了使用時間。在沒有專家協助的情況下,“藍軍”要全部破解這些暗語絕非易事。
午后時分,紅軍師指揮部又一次遭受強電磁襲擾,通信電臺又一次中斷。通信分隊立即組織力量查明干擾源,結果發現“藍軍”已動用了10多個電磁干擾分隊,實施超短波干擾、短波干擾和雷達干擾,無形的電磁波如排山倒海般襲來。
面對突如其來的情況,紅軍師“中軍帳”里高度緊張,立即下達反干擾指令,通信偵察干擾分隊快速偵察、定向,摸準“敵人”的方位后,立即實施反電磁干擾。
一時間,空中電磁密布,車內電報聲聲。改頻,靜默……紅軍師官兵們忙得不可開交,使出渾身解數,力圖撕破“敵”方的電磁干擾網。
空中對抗正酣,地面襲擾頻繁!八{軍”無人偵察機接二連三在紅軍師指揮所上空盤旋。紅軍師迅速點燃多枚發煙罐,黃色的煙幕頓時彌漫開來,在天地間筑起了一道“防護墻”,人員、車輛也迅速隱入樹林。與此同時,一支小分隊迅速在另一地域設置假目標,實施電磁佯動欺騙。一時間,從空中到地面,電子偵察與反偵察,干擾與反干擾,欺騙與反欺騙……無形戰場硝煙四起。
破解復雜電磁“迷霧”
眼瞅著“藍軍”無人偵察機已經飛近,可紅軍師高炮團雷達站長袁立軍的雷達上就是沒有任何顯示。
演習一開始,擔任目標偵察任務的袁立軍就遇到了“克星”,某型雷達遭到來自“藍軍”電子干擾分隊的強大電磁干擾。熒光屏上或是“雪花”一片,或是空無一物,昔日的“千里眼”頓時成了“睜眼瞎”。戰場氣氛也變得緊張起來。缺失了目標諸元,已經上膛的炮彈遲遲不能發射。
上世紀80年代初,第一代雷達對抗偵察機,可以在2萬脈沖/秒的信號密度中正常工作。90年代初,信號密度增長到10萬脈沖/秒,這時,連第二代雷達對抗偵察設備也難以分辨信號。在相對狹窄的戰場空間,種類繁多的信息系統和電子設備云集,大量電磁輻射互擾自擾,加之敵對雙方還絞盡腦汁地施展電磁對抗手段,電磁環境的復雜性可想而知。
面對這一意外情況,袁立軍并沒有緊張,他迅速判明:偵察雷達之所以被干擾,是因為被“藍軍”捕捉到了發射波段。
“改用雷達組網偵察!”配置在不同位置的7部不同型號的雷達同時開機,并不斷變換波段,輪流擔任目標偵察任務。很快,炮彈就像長了眼睛一樣直擊“藍軍”目標。
電磁波是聯系陸?仗旄鱾戰場的信息紐帶,在作戰過程中,雷達探測、光電探測和電子偵察等電子信息系統,無不依靠電磁活動來實現其功能。指戰員對戰場的感知,實質上是從復雜的電磁活動中篩選出有價值的電磁信號,然后加以判斷。而一旦敵方實施強力干擾,電磁活動便會陷入混亂,繼而引起傳感器迷茫、戰場感知錯亂。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