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上,10月26日,常委會組成人員分組審議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草案二審稿,調解的地位引起關注。
草案第三條指出,要“著重調解”,王濤委員建議把“調解”一章規定得更完善一些。作為勞動調解組織,應該是屬于哪個部門管理,對其性質、組織、人員、職責應該明確。
關于調解的效力,金烈委員說,草案第十五條第一款賦予了調解協議書法定效力,當事人應當履行。而第十六條的規定又否定了這種效力,只要當事人反悔,則調解協議書失去效力,仲裁、訴訟將繼續下去。他認為調解是處理勞動爭議的重要手段,一旦達成調解協議,當事人雙方的勞動爭議關系就轉變為合同關系,調解協議書可以作為人民法院審判的重要依據,不能因當事人反悔而失效。
談到調解組織,方新委員說,草案規定調解組織有三:一是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二是人民調解組織;三是在鄉鎮、街道設立的具有勞動調解職能的組織。前兩類沒有問題,都有法律依據。第三類組織則缺乏明確的法律依據。目前全國98%以上的鄉鎮、街道都已設立人民調解組織,是整合組織職能,使之更好地發揮作用,還是再在鄉鎮設立一套具有勞動調解職能的組織?這需要進行一些調查,根據實際需要來定。 (記者王比學、毛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