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
〔報告〕“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
〔背景〕“民主”一詞在十七大報告中出現了60多次。
〔解讀〕社會主義從誕生的那天起,就是同人民當家做主聯系在一起的。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談到無產階級的解放時說,“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爭得民主。”社會主義是為最廣大人民群眾謀利益的事業,而人民的利益只有靠人民當家做主才能夠真正得到維護。民主的“主”如果少了一點,就會變成“王”。這是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同其它的主義、其它的社會理想相區別的一個關鍵點。一百多年來,民主伴隨著社會主義的成長而成長。中國的改革開放,拉開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嶄新歷程,也翻開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新的篇章。正如鄧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
“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意味著社會主義旺盛的生命力,必須通過人民民主的健康和蓬勃發展體現出來。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發展道路,是我們的民主政治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基本經驗和保證。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成為民主政治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不斷推進的科學指針。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逐步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試行黨代表大會常任制,重大問題和任用重要干部票決制,實行黨的代表大會代表任期制——十七大報告中出現的這些新表述,將成為未來5年乃至今后一個時期中國民主政治發展的關鍵詞。
“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生命”,意味著我們黨對民主與社會主義有機聯系的認識已經提高到生命相依的高度。這既是對人民民主價值和發展規律的深刻揭示,也是對社會主義價值和發展規律的深刻揭示。民主價值的提升,顯示的是人民主體地位的突出和強化,它與社會主義事業是人民的事業在本質上相通,民主愈發展,社會主義就愈是具有生命力,而社會主義愈發展,民主的水平也就愈能夠得到提升,這就是規律所在。
南京政治學院上海分院教授 孫力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報告〕“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向上”。
〔背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曾將綜合國力分為硬實力與軟實力兩種形態。文化軟實力是國家軟實力的核心因素,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文化的影響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解讀〕報告這一新提法,表明我們黨和國家已經把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的戰略著眼點,文化軟實力作為現代社會發展的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一個民族的復興,必須有文化的復興作支撐。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然伴隨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而繁榮興盛中華文化,必然以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為根本途徑。
為此,就要樹立“文化軟實力是重要國力”的觀念,把文化產業列入國家戰略,大力推動和扶植文化產業。要詳細制定文化發展戰略目標、戰略措施和文化發展政策,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產業政策,推動其發展成為國家戰略性產業,做到“國家硬實力”和“文化軟實力”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努力提高國民綜合素質,是增強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方面。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著眼于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方面、多層次、多樣性的精神文化需求,著眼于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著眼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努力提高國民的精神狀態、意志品格和內在凝聚力,構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實的文化根基。
中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首要資源和重要基礎。要充分發掘中華傳統文化的優勢,全面認識祖國的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其與時代特征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與人民的生活和國家的行為相聯系,自覺實現民族文化現代化的轉換。要大力推進民族文化創新工作,加大制度創新力度,加快構建文化傳播體系,使我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通過各種媒體傳遞到世界各地。
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和戰略研究部研究員 于淼
“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
〔報告〕“必須站在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的高度,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
〔背景〕安全與發展,是一個國家最基本的需求;富國和強軍,是一個國家發展騰飛不可或缺的兩翼。實現富國強軍的統一,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任務。我們黨歷來注重從戰略全局和發展大局出發,把握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系。
[解讀〕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一個國家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須既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又以強大的國防力量作后盾。經濟建設是國家發展、強大的基礎,國防建設是國家安全、穩定的保證。沒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國防現代化無從談起;沒有強大的國防力量,經濟建設的安全環境就無法保障。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是解決包括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在內的當代中國所有問題的前提和基礎。在本世紀頭20年的戰略機遇期中,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國民經濟保持持續、穩定、較快的發展至關重要,這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首要任務,也是夯實國防建設物質技術基礎的主要依托。同時,只有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不斷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才能從容應對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所面臨的各種挑戰,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把握戰略主動權。
實現富國與強軍的統一,需要統籌好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系,保持兩者同步協調發展。要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斷累積社會財富。這既是富國的基礎,也是強軍的前提。同時,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增加國防投入,加快國防和軍隊建設步伐。為此,需要建立正常的國防費增長機制,使其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有一個相對穩定的比例,以保持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連續性。國防和軍隊建設效益,是一個事關富國和強軍的重要問題,它一頭連著“強軍”,一頭連著“富國”。要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就必須大力提高國防和軍隊建設效益。
實現富國與強軍的統一,就要堅定地走全方位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在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工業基礎建設、軍民人才基礎教育培養、服務保障體系建設等方面,實現軍民融合式發展。
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教研部教授 于連坤
[上一頁]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