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解讀:“軟實力”何以現身十七大報告
辛旗:文化是協調政治、經濟與社會的最大力量
中新社北京十月二十日電 題:文化布“心”局
中新社記者 董會峰
十七大報告中,“體系”這個詞出現了五十多次,外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多有解讀。其實,還有一個涉及意識形態、形而上領域的新提法值得關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首見于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次在十七大報告中六次出現,并置于第七部分文化論述之首。其意涵何在?
這意味著中共對當今世界尤其是國內時局的深刻體認,意味著對建構中國自己核心價值前所未有的重視,意味著中共決心投入更大的資源,從提高人的文明素質和精神追求著手,下好“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盤關系重大的“心”局。
中國正站在關鍵的一個坐標上。改革開放二十九載,中國經濟發展之快、持續時間之長、變化之大令人驚嘆。腰包鼓起來的中國人開始游走世界。然而,財富的增加,未必然帶來精神的提升,一些“非典型”現象為人詬病:
有人擺闊,有人“仇富”。低俗節目黃金時間充斥熒屏,互聯網上惡搞成風,青少年沉迷網吧,新聞界一度為“紙餡包子”假新聞困擾。老字號兜售變質月餅。網上“槍手”火爆知名大學教授抄襲論文。冒牌“陽澄湖大閘蟹”,套上防偽標簽四處橫行。彩票中心負責人做手腳頭獎寶馬車“贈”熟人。貪官包養情婦,紙醉金迷。
聞此見此,你不得不感慨,人心不古蛇吞象,金錢能使人瘋狂。
中共領導人意識到,隨著中國改革開放深入、社會結構異動、利益格局調整,民眾的思想觀念也在深刻變化中。“登高一呼,應者云集”的偶像時代已經遠去。在各種思想混雜、激蕩、交鋒的背景下,執政黨應該提出一套既尊重多元又引領風尚的新論述。
從鄧小平提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到江澤民提出中共要始終代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方向、以德治國,以至這次胡錦濤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都反映了中共在精神追求上的積極尋探。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時代之需,人民之需,鞏固中共執政地位之需;也是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深入之需,構建和諧社會之需,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為人類文明做貢獻之需。它的提出,有兩重含義:一,理論趨成熟,框架已搭建;二,還在實踐中,關鍵在落實。需要進一步凝聚共識,形成普及全社會的“核心價值觀”。
何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論界尚有不同看法,有人力主“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有人認為應納入“自由、人權、博愛”,有人說“公平正義”不可或缺。無論如何,它應該兼收中外、廣博眾長,應該是開放的、多樣的、進步的、中國的。
事實上,胡錦濤在十七大報告中已做出科學而系統的詮釋。他還明確宣示,“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轉化為人民的自覺追求”,“積極探索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的有效途徑,主動做好意識形態工作,既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又有力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的影響。”
種種跡象表明,中共決策層正以北京奧運會及上海世博會為契機,希望以更扎實、更細膩的工作,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展現中國日益增長的“文化軟實力”和正面形象。這個執政黨對自己國家的“自我期許”,不僅是物質的,且還有“更高文明素質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