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夜至30日凌晨,一場特大暴雨襲擊了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洪水、泥石流造成75人死亡、1人因公殉職、14人失蹤,同時給該縣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4.1億元。
盧氏縣位于伏牛山腹地,山高谷深。盡管洪水已經過去了10天,但從縣城到該縣湯河鄉(xiāng)、朱陽關鎮(zhèn)等重災區(qū),沿途仍是“傷痕累累”。
流經湯河鄉(xiāng)和朱陽關鎮(zhèn)的老灌河是盧氏縣的第二大河,現在河水安靜地流淌著,但河邊隨處可見碗口粗的大樹被連根拔起,路邊半截的電線桿懸在半空,河道上隨處可見大樹和電線桿斜插在泥沙中。沿河許多公路橋、吊橋被沖毀,有的甚至連橋墩都被沖走了。
“我活了80多年了,從沒見過這么大的洪水。”五里川鎮(zhèn)的王中明老人說。
“盧氏縣遭遇的特大洪澇災害,可以稱之為‘三個歷史之最’。”盧氏縣委書記王振偉說。
一是降雨強度歷史罕見。月降雨量、日降雨量、小時降雨量均為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大。
二是造成的損失歷史罕見。初步統(tǒng)計,特大洪澇災害造成死亡75人、因公殉職1人(搶險中,磨溝口鄉(xiāng)鄉(xiāng)長牛江濤殉職),失蹤14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4.1億元,是盧氏縣去年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的11倍。
三是對人民生活的影響歷史罕見。受災人口17.7萬人,1萬余間房屋倒塌,1.2萬人失去家園。
民政部救災救濟司副司長、救災專員柳永法實地查看盧氏洪澇災害后說:“我從事救災工作多年,沒有見過如此嚴重的災情。”
“其他地方可能是天災,但我們朱陽關鎮(zhèn)受災還有人為因素。”洪災過后,朱陽關很多百姓提到了村子下游的小水電站的大壩。
“在睡夢中,我突然覺得渾身冰涼,驚醒一看,洪水已經進了屋子。我叫醒家人,穿著背心、大褲頭就往外跑,一開門,被洪水沖了個趔趄。我們是30日凌晨兩點多跑出來的,那時街上的水已經齊腰深了。半個小時后,村里的第一間房子倒掉,隨后,房子倒塌的聲音像悶響的鞭炮一樣,一直響到天亮。”朱陽關鎮(zhèn)居民張秀芝說。
這次洪災中,朱陽關鎮(zhèn)倒塌房屋1229間,是全縣倒塌房屋最多的鄉(xiāng)鎮(zhèn),有9人遇難。“遇難的,都是老弱病殘,被倒塌的房屋壓死了。”
在朱陽關,記者看到,街上的土坯房全倒了,磚瓦房孤零零地立在成片的廢墟中。街道上農民在翻曬發(fā)霉發(fā)臭的糧食,廢墟上隨處可見“泥疙瘩”一樣的被褥、衣服,損壞的家具,變成“鐵殼”的洗衣機、電視機。
“我們的房子是被洪水泡塌的,不是被洪水沖垮的。”一些農民說,“朱陽關被淹,是因為在我們鎮(zhèn)子下游三四公里處建了那個嶺東水電站大壩,要不,這里絕對不會遭這么大的災,死那么多的人。”
村民陳老漢說,“夜里一兩點鐘,村里進水了。水不是從西邊的上游沖下來的,而是從東邊的下游漫上來的,就是因為下游大壩擋水的緣故。街上洪水最深時有2~3米,凌晨5點多,水電站的大壩被沖垮了,不到1小時,村里的水就退下去了。不是水庫垮了,我們村還不知要死多少人呢。”
“土房子在水里泡三四個小時就都倒了,地里的玉米泡一泡沒關系。如果是洪水沖了,玉米都應該倒伏了。”陳老漢指著廢墟旁的一塊玉米地說。
玉米地比房屋的地基還要低1米,玉米青蔥、挺拔,只是葉子上還帶著洪水留下的泥漬。
“雖然以前沒有氣象資料,但朱陽關從乾隆年間到現在從未被淹過,我們有關帝廟的泥塑作證。”陳老漢說,“建于清代乾隆年間的關帝廟在上世紀80年代拆了,改建成朱陽關中心小學了。拆的時候,關老爺塑像的泥胎還好好的。”
在學校的黑板上,洪水留下的印漬清晰可見。印漬距地面有兩米多高。學校的幾間土房子也都倒塌了。校門上掛著橫幅:奮力救災,確保秋季如期開學。
“洪澇災害發(fā)生在深夜,我們的家當一件也沒帶出來。我半輩子的辛苦積蓄,一夜間全沒了,我們希望上級能派人來調查一下,這場災難,到底是怎么回事。”陳老漢眼角有些發(fā)紅。
“我們也聽到群眾反映,已經派專家調查組前往大壩調查。”盧氏縣委書記王振偉說,“調查的重點有3項:水電站的手續(xù)是否齊全,設計是否科學;大壩的建設與朱陽關被淹是否有因果關系;同時請專家提出意見和建議。一旦查清大壩建設與朱陽關被淹有關系,不管誰投資的,不管投資額有多大,一定要清除大壩,如有違法行為,要依法查處責任人。”
8月11日,記者看到了那個被百姓議論的大壩——嶺東水電站大壩。壩高10余米,寬100多米,在大壩的底部,被洪水沖開了一個長十幾米的大洞。
“嶺東水電站的建設有合法的手續(xù)。”今年剛剛上任的盧氏縣水利局亢局長說,“水電站總投資1000多萬元,是幾個人合伙投資的股份制企業(yè),2005年10月建成,2006年年初開始發(fā)電。水庫庫尾的回水位距朱陽關街道有800米。”
“回水位距鎮(zhèn)子太近了,如果發(fā)生漫壩,洪水水位抬高,我們朱陽關必然被淹。”陳老漢說,“我們現在睡覺都不安穩(wěn),河床抬得和鎮(zhèn)子差不多一樣高了。”
河南省防汛辦官員說,盧氏縣這次遭受如此嚴重的災害,損失如此慘重,與千百年來當地的居住習慣有關系。湯河鄉(xiāng)這次傷亡人數最多,死亡35人、失蹤7人。受災的主要原因是,雨大水急應對不及,山高溝深區(qū)群眾居住分散,山洪引發(fā)的泥石流把村民的房子沖塌掩埋,甚至,鄉(xiāng)政府也被淤泥覆蓋。
河南省防汛辦官員同時指出,“該縣有些地方在搞建設時忽視山洪災害防御問題,進行陡坡開荒、開礦棄渣和村鎮(zhèn)建設擠占河道等無序活動,使自然植被損毀,加劇了水土流失和環(huán)境的持續(xù)惡化”。
8月6日,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在全省救災工作會議上親自發(fā)起募捐,社會各界紛紛響應,10萬、50萬、100萬、600萬……1個小時內為豫西災區(qū)認捐款物達4445萬元。
盧氏縣政府規(guī)定,災民每重建一間房屋,政府將補貼3000元。盡管如此,盧氏縣委書記王振偉仍然很擔心:“在我們縣,每間15平方米的房屋建設成本在五六千元,災民還要承擔一半的經濟壓力。”最新災情統(tǒng)計數據顯示,在這次洪災中,盧氏縣因災倒房11623間,其中,需要政府幫建的9846間。
王振偉表示,新建房屋一定要吸取這次洪災的教訓,新建房屋將和新農村規(guī)劃、小城鎮(zhèn)建設和搬遷扶貧結合起來。今年10月底前,盧氏縣所有災民將遷入新居。而且,這些新建房屋將來要實現“六通”:通電、通水、通路、通電話、通有線電視、通沼氣,基礎設施的投入全部由政府承擔。“縣里70%至80%的基礎設施都損壞了,要完全恢復恐怕得三到五年時間。”王振偉說。(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