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體報道說,作為河南知名企業的蓮花味精,屢次因環保問題面臨關門停產危險。盡管蓮花味精先后多次進行廢水治理,但始終沒能徹底脫離環保“黑名單”。
在榮譽的光環下,蓮花味精對企業的諸多問題及漏洞疏于防范,致使“污染”成為懸在其頭上的一把利劍。
蓮花味精在味精行業一直處于比較領先的位置,但屢次遭遇“環保門”并面臨停產危機,蓮花味精所面臨的一個巨大挑戰是:不是探討是否履行社會責任的問題,更不是“善待環境”可有可無的問題,而是企業對此所持的一種或積極或消極的態度,已影響了一家企業對自身經濟屬性的實現。
企業之所以成為企業,最根本的就是實現企業價值(經濟屬性)的最大化,即股東價值、員工價值和消費者價值等的最大化。隨著工業經濟對社會和環境資源的大肆開發以及污染風險的勢頭越來越嚴重時,整個世界尤其是西方發達國家都開始注重可持續性發展,其中之一就是要善待環境善待社會。由此也紛紛出臺了相關的環境保護法律,而政府也加強了監管,當然也包括中國。
中國的制造業聞名于全球,但正如政府有關官員所言,這種“聞名”是有代價的,即對環境的破壞和資源的無限制開發。在當下,尤其是制造業企業,如果不將“責任”二字融入到自身的骨血中去,企業連自身最根本的經濟屬性也無從談起。尤其是那些在行業中扮演“領先者”的企業,缺失了“責任的力量”,也就從根本上缺失了“領先”的根基和風范,更無從談起行業領導力。
因此,責任有價;企業如果想繼續達到“贏利的”目的,就必須同時保證“正當的”。也唯有如此,才能造就真正的行業領導者。(馬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