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似巨雷鳴響,水若巨龍入江。昨日,站在雄偉的三峽大壩上欣賞泄洪壯觀場面的中外游客,無意中見證一段歷史:三峽工程首次發揮第一功能——防洪效益。
昨日,按照長江防總調度令,三峽水庫開啟16個深孔泄洪,總下泄流量達44000立方米每秒。同一時刻,三峽迎來了2005年以來最大洪峰,入庫流量最高達56000立方米每秒。出庫流量遠低于入庫流量,將大大減輕下游防洪壓力。三峽水庫上游水位因此迅猛上漲,20時達145.26米,高于汛限水位1.26米。
截至昨日,我省長江、漢江和連江的荊南四河,以及府澴河、漢北河等中小河流超設防水位堤防長達2458.07公里,其中超警戒的長江堤段129.16公里、荊南四河堤段675.15公里。昨日2時,監利站水位首次突破35.50米的警戒水位,達到35.52米。“萬里長江,險在荊江”,這是歷年防汛的經典用語,而在昨日傍晚,沙市不少市民扶老攜幼來到著名“險點”觀音磯,觀賞正在上漲的江水。“與1998年相比,水位還差了一大截子。”盡管江水已逼近43米警戒線,但見慣了高水位的老人們見怪不怪。水利專家的結論給他們找到了輕松理由:“此次三峽攔蓄洪水,對應沙市水位降低了1米左右。”
在漢口江灘,江水已經漫過了二級平臺,許多市民在小腿深的江水中釣魚、戲水,更增添了親水的樂趣。正在江灘休閑的王軍華老人告訴記者,國家修建了三峽工程,又改造了武漢的堤防,才使長江“險點”變成了景點,成為市民休閑的好處所。(記者甘勇、通訊員孫又欣、實習生李明河、涂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