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曾是一個神秘的地方。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華北某地”是它在媒體報道中的代名詞。外軍也只能在偵察衛星拍攝的圖片上目睹它的風采。這里是亞洲最大的訓練基地,占地1000多平方公里,與香港地區的面積大致相同;這里也是我軍惟一可展開集團軍規模實兵戰役演習的訓練基地。作為我軍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合同戰術訓練基地,一位親臨基地觀摩的美軍軍官將其與美國陸軍最大的訓練基地歐文堡相提并論,稱其為“練兵的理想戰場”。這里就是地處北疆大漠深處的北京軍區朱日和合同戰術訓練基地。建軍80周年前夕,記者走進這個磨礪精兵的未來戰爭“實驗室”,探訪這座正在蓬勃興起的訓練基地……
關鍵詞之一:較真
●實戰,是檢驗戰斗力的惟一標準
●實兵對抗性演習是軍事訓練的最高形式;赜柧殻仨氁詫嵄鴮剐匝菥殲闋恳娲驅嵖
盛夏時節,大漠深處狂飆突起。一場信息化條件下的實兵對抗演練,在方圓上千平方公里的丘陵溝壑地帶展開。草原戈壁深處,鐵流滾滾,炮聲隆隆。
對抗一開始,“紅軍”就面臨諸多“敵情”:炮兵陣地遭敵偷襲,遠程機動“路”斷“橋”塌,跌跌撞撞開進途中,又遭遇傾盆大雨和“藍軍”強電磁干擾,通信中斷、指揮失靈,萬人千車在大雨中等待。
“紅軍”指揮員向基地導演部請示:風急雨大,可否暫停演練,部隊休整后再戰。
這不是影視劇中的情節,而是發生在這個訓練基地的真實故事。故事的意味深長在于,它折射出一些部隊指揮員關于“演習”的另一種理解:
信號彈一打,指揮員按“腳本”走程序,部隊按照預定步驟“跑龍套”,紅旗便插上“藍軍”陣地。這樣“演戲”式的演習一個時期并不鮮見。而更讓人憂慮的是,一些指揮員已經習慣了這種自導自演、一廂情愿式的“演戲”。
談及這些,剛剛卸任的基地原司令謝勇,話語間透出深深的憂患意識:實戰,是檢驗戰斗力的惟一標準;在沒有戰爭的時代,我們只能從演習中學習戰爭。但是,如果演習蛻變為“演戲”,部隊的戰斗力從何而來?
正是出于這種憂慮,時任導演部司令的謝勇答復了8個字:戰場沒有天氣選項。
被逼進實戰環境的“紅軍”部隊,奮起展開絕地反擊。真正的戰斗,在暴風雨中打響。
關于基地訓練,謝勇的理解是“兩個必須”:基地訓練必須以對抗演練為牽引,對抗演練必須最接近實戰。“兩個必須”的核心就是兩個字:較真。
從一個個“較真”的故事中,記者充分領略了“最接近實戰”的內涵。
——一次實兵對抗中,“紅軍”部隊按習慣戰法行動,先在開闊地收攏部隊,再召集各級指揮員到“中軍帳”開會,明確戰斗任務,然后部隊分頭開進。誰知,這邊會議未完,那邊導演部已發布戰報:你部以密集隊形滯留某地達半小時,遭敵空中和遠程火力立體打擊,三分之一兵力被裁出局。“紅軍”指揮員當即傻了眼。
——“紅”、“藍”雙方鏖戰正急,“紅軍”一名團長未帶警衛,獨自駕車到上級指揮部開會,途中被“藍軍”偵察兵俘虜。團長不服,指責對方違規。導演部斷“官司”:演習場就是戰場,俘虜行動成立。不設預案、不預定勝負,“較真”讓對抗演練最大限度地貼近實戰。不少考核場上的“金牌大戶”,在對抗演練中竟連戰連敗。一些在展覽評獎中爭得彩頭的技術革新成果,在對抗演練中現出了“中看不中用”的原形。各路指揮員們,走進基地就開始提心吊膽,走出基地都自嘆“脫了一層皮”。
窗口觀瀾①
一次較真的實戰,可能勝過一百次紙上談兵。放眼全軍,我軍多座大型合同戰術訓練基地的陸續建成,為大規模、高層次經常化的實兵對抗性演習創造了條件,奠定了基礎。我軍各部隊依托訓練基地開展的實兵對抗演習,也逐漸走向了成熟。整師對整師的實兵實裝對抗、千里跨區機動后的實兵實裝對抗等一幕幕“模擬戰爭”在全軍各個基地打響。在一次次緊貼實戰的對壘中,許多昔日戰功卓著的精銳之師找到了自身的訓練“短板”和觀念窠臼,部隊戰斗力建設躍上了新平臺。
關鍵詞之二:逼真
●基地訓練,必須與未來“陸、海、空、天、電”五維戰場接軌
●基地訓練,必須不斷追蹤世界新軍事變革的發展態勢,吸納最新作戰理念
一次演練,讓某摩步師上上下下痛入骨髓。
演習尚未開始,部隊從千里之外的營區向訓練基地開進。誰知,剛離開營區,基地“藍軍”航空兵便突然實施遠程精確打擊,該師幾十臺坦克遭重創,部隊當即亂了陣腳。師指揮員致電基地抗議:“怎么剛出營區就打起來了,完全違反了演習程序。”
基地導演部答復:“未來戰爭沒有前后方之分,開戰即全時空、全方位!
面對隨時可能出現的未知敵情,該師指揮員只好放棄“預案”,隨機處置,以往開進、展開、攻擊、轉移的老套路,徹底成為“過去時”。一場演練下來,非對稱性、非接觸性、非線性等“三非”作戰理念,深深烙印在全師每名官兵心里。
從以往的開進預設戰場擺好陣形再開戰,到一出營區就進入危機四伏的戰場。訓練基地想方設法“刁難”部隊,目的只有一個:把世界新軍事變革的最新作戰理念注入部隊,把未來戰場的挑戰搬到今天的基地訓練場上;卣瘎⑿拿髡f得更通俗:就是讓訓練基地更像逼真的未來戰場。
這種“逼真”,既有思想觀念上的接軌,更有組訓方式上的接軌。
一次,訓練基地組織網上作業,某師受領任務后,立即組織骨干力量,精心擬就一份作戰計劃。誰知,這份“得意之作”卻被基地導演部亮了“紅牌”:沒有充分使用加強的兩個航空兵團,聯合作戰意識不強。這一刺耳的評語,逼著這個師指揮員“脫胎換骨”,諸軍種、兵種合同訓練、聯合作戰的諸多戰法浮出水面。
訓練基地領導的思維觸角卻伸得更遠。縱觀近年來幾場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他們敏銳地發現,美軍營連一級已能展開協同作戰,而我軍的協同作戰訓練還局限于戰役規模。為此,他們經請示軍區黨委批準,協調軍區空軍在基地成立了聯合訓練指揮部。從此,這個基地師旅團規模的對抗演練中出現了戰鷹的編隊,旅團長的中軍帳平添了“飛虎將”,聯戰聯訓從網上想定變為指揮作業。
這種“逼真”,在“陸、海、空、天、電”五維戰場同步鋪開。
某旅是一支戰功赫赫的英雄部隊,在與基地“藍軍”對抗中,無論是決心部署,還是戰斗展開都無可挑剔。正當他們勝利在望時,卻風云突變:“藍軍”派出的網絡“黑客”,神不知鬼不覺地潛入該旅指揮網,并發出假指令,讓“紅軍”部隊“端”掉了自家的指揮所。一戰失利,吹響了這個旅官兵研究網絡攻防這一全新作戰手段的號角。
窗口觀瀾②
“逼真”的戰場,逼出了“逼真”的訓練。放眼全軍,“三非”作戰、聯合作戰、虛擬攻防等一些先進作戰理念已經和基地訓練緊緊融為一體,不同的訓練基地結合自身擔負的不同任務,充分發揮著基地的“訓練、考核(評估)、實驗”的三大功能!皡⒀萑f余人,不見幾個兵”的信息化條件下現代作戰圖景,不時在全軍各個訓練基地上演。駕駛“獵豹”指揮車,穿行在朱日和基地空曠的丘陵、草原上,記者不止一次聽到,面龐黝黑的指揮員們在訓練場上向部屬叮囑:任何目標都可能遭受敵人攻擊,任何方向都可能成為作戰空間,任何時間都可能遇到火力打擊,首戰可能就是決戰,所以訓練就必須是面向未來戰場的戰斗。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