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變之中
藥監整頓悄然開始
楊建順說,其實藥監系統的改革和整頓一刻也沒有停止過。
據介紹,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自2007年1月26日開展整頓機關作風、整改監管工作、重塑隊伍形象集中教育活動。
十個直屬單位所辦的22家企業正在辦理脫鉤手續,機關和直屬單位部分工作人員持有醫藥企業350萬股票股份的清退工作基本完成,機關和直屬單位部分工作人員登記上交了260多萬元的禮金和一些禮品。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還提出了工作人員“八條禁令”,對在審評審批、認證發證、檢驗檢測、稽查監督等項工作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行為作出了禁止性規定;配套出臺了“五項制度”,從任職回避和公務回避、禮金禮品登記管理、述職述廉、廉政談話、責任考核和責任追究五個方面作出了明確規定;同時,還特別強調要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
藥品注冊管理以立法形式改革
楊建順等專家被國家藥監局請去座談、研討的主要內容是如何制定《藥品注冊管理辦法》。
2007年3月10日,國家藥監局在其官方網站首頁位置刊出公示,對《藥品注冊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下簡稱“意見稿”)征求意見。這說明,在沒有相關法規范作為制度監督保障的情況下,國家藥監局已經開始了建立健全相關制度的工作。
從公開的意見稿來看,監管部門將藥品注冊劃分為新藥申請、仿制藥申請等五大類,并鼓勵新藥的申請,“對創制的新藥、治療疑難危重疾病的新藥和突發事件應急所需的藥品實行特殊審批”。同時,還擬根據藥品注冊的風險度,將部分藥品注冊的審批工作委托給地方藥監部門。這是合理配置權力的一個新嘗試。正如國家藥監局副局長吳湞所說的,“我們之所以要修訂一些有關規定,比如《注冊管理辦法》,就是要使我們的審批權力配置更加合理,審批的過程更加完備,要加強對權力的制約。同時加大審批的監督,主體落實審評審批責任制”。此次新規定的重要修改之一,就是將過去國家藥監局所壟斷的新藥審批權部分劃歸地方。
在意見稿第二章“藥品注冊的基本要求”第28條中規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可根據藥品注冊的風險程度,將部分藥品注冊申請的技術審評或審批工作委托予符合要求的省、自治區、直轄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委托的具體辦法另行制定。
藥品評審朝著公開方向發展
“意見稿”對評審制度也作出了相應的規定,使得審評制度的改革朝著公開、透明的方向發展,有利于充分發揮專家的專業優勢。當然,對專家的選擇要堅持公示制和隨機選取的制度,這是避免腐敗的最好辦法。
鄭筱萸等案件暴露出專家技術評審虛弱形同虛設,行政審批權力高于一切的弊端。為了避免目前的藥品、醫療器械注冊審批程序不明晰,技術審評多是走過場的弊斷,建立健全專家評審制,明確評審專家的權利和責任,將“外部評審”和“內部評審”相結合,當是完善監督和制約機制與合理科學地配置權力,預防和制約腐敗的重要課題。
厘清政企關系,官員大交換
楊建順說,我國未來的制度設計上,就是要去除藥品監管官員離職后進入醫藥產業任職的可能性,并且進一步厘清醫藥企業的產權關系,建立更加明晰的資本體系和資產管理制度,斬斷藥品監管機構和制藥企業之間的利益紐結,加強藥品監管機構的獨立性、中立性和專業性。
隨后,藥監局大換血,調換了處級以上官員;國家嚴厲查處“齊二藥”假藥案、“欣弗事件”等藥品安全事件,2006年,全國共查處各類藥品、醫療器械違法案件33.2萬件,涉案總值5.7億元;2007年2月8日,國務院召開全國加強食品藥品整治和監管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有關領導在講話里明確提出,藥品和食品一樣,都是關系到老百姓生命安全、身體健康的特殊產品;2006年開展了規范和整頓藥品市場秩序專項行動;發改委制定了《醫藥價格工作守則》,并于2007年3月1日起執行,《守則》從完善規章制度、公開辦事程序、嚴肅工作紀律等多方面對醫藥價格管理工作人員提出了嚴格要求……這一切,都讓人們更看到了中央嚴肅法紀的良苦用心,全國藥監系統整頓已經開始。
全國藥監系統整頓已經深化。(記者 張有義)
[上一頁] [1] [2]